近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伊宁垦区人民检察院运用数字检察技术,成功办理一起机动车检测厂使用OBD作弊器使不合格车辆上路行驶的行政公益诉讼案件。通过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智能筛查发现线索,本院依法向相关行政机关制发诉前检察建议,有效阻截了污染源,守护了伊犁的蓝天白云。
数字检察:从大量数据中精准锁定异常
近年来,随着机动车保有量增加,尾气排放已成为大气污染的重要来源之一。OBD(车载自动诊断系统)作为车辆排放控制的关键环节,本应是检测车辆尾气是否达标的重要依据。然而,部分机动车检测厂为牟取不法利益,使用OBD模拟器作弊,让本应淘汰的高污染车辆“带病上路”。
面对这一隐蔽性强、专业性高的新型环境污染问题,传统办案模式面临线索发现难、调查取证难等挑战。
该院积极拥抱数字时代,以最高检数字检察一体化平台为抓手,应用“机动车排放检验监督大数据模型”。该模型通过对机动车检验机构上传的海量检测数据进行智能分析,精准识别出个别检测站存在“检测时间异常短、检测数据异常一致”等可疑模式。
办案机制:科技赋能公益诉讼全流程
在发现可疑线索后,该院立即启动数字化办案流程,采取“模型筛查、现地核查、联合督查”的三步工作法。
检察官办案组首先对数据异常情况进行深度分析,锁定涉嫌违法的检测场站名单。随后,联合相关部门,赴现场开展调查取证。调查证实,某检测厂通过安装OBD模拟器及作弊软件,人为干扰正常检测流程,使大量尾气排放超标的车辆违规通过检测,严重破坏机动车排放管理体系,对大气环境造成持续污染。
检察建议:诉前程序推动系统治理
基于调查结果,该院依法向负有监管职责的行政机关制发行政公益诉讼诉前检察建议。建议书详细列明违法事实、证据及法律依据,并提出三项核心整改要求:
一是立即停止涉案检测场的检测业务,彻查OBD作弊问题;二是对辖区机动车检测场开展专项排查,从根本上杜绝类似问题;三是加强法治宣传,提高相关企业的法治意识。
本案是数字技术与检察业务深度融合的生动实践。通过大数据的应用,公益诉讼检察工作实现了从“人找问题”到“数据预警”、从“被动响应”到“主动发现”的转变。数字检察不仅提升了监督的精准度,也大幅压缩了办案周期,让环境保护司法防线筑得更牢、守得更稳。 (方雨婷 华章显)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