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青翠到金黄的守护

从青翠到金黄的守护

来源:鲁网 2025-11-05 16:43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深秋的凉意悄然漫过山野,湖北宜昌夷陵区上洋村的雪茄烟叶基地迎来一年中最炽热的收获季。从初夏的满目青翠到深秋的片片金黄,这色彩的蜕变,离不开夷陵区烟草专卖局(营销部)技术服务队伍的精心守护,他们用专业与汗水,为这片土地上的乡村振兴故事,写下生动注脚。

育苗棚边的“温控秘诀”

自春耕时节,夷陵烟草的技术服务队便开始有条不紊的组织烟农进行基质装盘、播种、掩土等工作。育苗棚内,技术员小周正俯身查看漂浮池中的烟苗,并向围观的烟农讲解:“雪茄烟苗相对‘娇嫩’,水温要控制在适宜范围内,不能过低也不能过高,更不能出现缺水的情况。”他轻轻托起一株烟苗,展示道:“你们看这种根系发达,才是健康的好苗。”

图为育苗期间开展苗盘补水工作

烟农老陈刚开始种植雪茄烟,内心有些忐忑。经过大半个月跟着技术服务队学习,看到育苗池里齐刷刷的烟苗,他高兴极了:“没想到按照这个‘温控秘诀’来管理,咱们的烟苗长势这么齐整!”

大田里的“防虫妙法”

进入夏季,蚜虫、斜纹夜蛾等害虫进入高发期。为有效防控病虫害,技术服务队奔走于烟田之间,指导烟农安插诱捕器、布设黄板、架设太阳能杀虫灯,一场扎实的“防虫战役”悄然打响。

图为使用无人机飞防作业

“你们瞧,这黄板上粘满了害虫!等晚上杀虫灯一亮,它们更无处可逃。”烟农文锐成兴奋地和邻里分享着这些实用的防虫方法。更让烟农们感到惊喜的是,技术服务队还引入了无人机飞防技术。技术人员只需按照预设的飞行路线、速度和施药量,通过遥控操作就能实现农药的均匀喷洒。“无人机飞防不仅缓解了劳动力不足的难题,还通过精准施药减少了30%的农药用量,既省成本,又环保。”黄花烟叶收购站站长介绍道。

采收时的“分级要领”

到了7月份,雪茄烟叶便迎来了采收期。技术服务队把课堂搬到了烟田里,手把手教授烟农们采收要领。

“雪茄烟叶要分多次采收,每次只采一到二片。”技术人员小李轻轻捏住一片烟叶,边示范边讲解,“下部叶要适当早采,中部叶成熟后采收,上部叶充分成熟后采收。”他举起一片烟叶展示道:“大家看这叶面,绒毛脱落,主脉发亮,叶尖微微变黄,便是最适宜采收的时机。”

图为技术人员在烟田开展采收培训

在随后的分级环节,技术服务队还设立了专用的分级台,并带领烟农们根据叶片的大小、厚度和颜色进行精细分级。“这片叶子可以作为茄衣,那片则适合用来做茄套。”技术员老杨耐心指导,“分级越细,效益才越好。”

晾房里的“湿度管控”

雪茄烟叶采收后,就进入了晾制环节。晾房的温湿度控制直接关乎烟叶最终的品质,为此,技术服务队制定了精细的“湿度管控方案”。

技术员小周每天都要巡查各个晾房,由于9月来连续的阴雨天,晾房湿度过高极易导致叶片变黑、霉烂。他仔细调整着通风窗的开合度,并再三叮嘱身旁的操作人员:“一定要加强排湿,务必严防‘青叶’‘急干烟’等不适用烟叶的产生。”“以前总觉得烟叶晾晒全凭天吃饭,”烟农老刘感慨道,“现在掌握了这‘湿度调控之道’,再也不用看老天爷的脸色了!”

从育苗池边的精准控温,到大田里的绿色防虫;从采收时的精细分级,到晾房里的科学控湿——夷陵烟草的技术服务队伍始终悉心守护,陪伴雪茄烟叶走过从青翠到金黄的每一个关键阶段。

如今,晾房中整齐悬挂的烟叶正静静沉淀,悄然完成着品质的蜕变。而在田间地头,技术服务队的身影依然忙碌。他们默默扎根这片土地,努力让每一片“金叶子”真正化作乡村振兴的“致富叶”。(黎园莉)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程慧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