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陕北米脂的黄土沟壑间,75岁的艾绳绪依旧在秧歌队列里“闹”得最欢。他家住米脂县城郊镇管庄村,一辈子没离开过这片土地,也没离开过秧歌和小戏小品。从儿时村头巷尾的即兴扭跳,到如今在舞台上挥洒自如,他把半个世纪的光阴都“闹”进了锣鼓声里。
艾绳绪的“闹”不是简单的娱乐,而是一种深入骨髓的热爱。他自幼跟着村里的老艺人学扭秧歌、演小戏,把陕北人骨子里的豪迈与幽默都揉进了动作和台词里。几十年来,他的身影活跃在米脂县、榆林地区乃至延安地区的各类民间文艺会演中。观众们常说:“艾绳绪一上场,气氛就活了。”他的表演不靠华丽的技巧,而是用真挚的情感和对生活的深刻体悟,打动着每一位乡亲。
2025年国庆前夕,生态史诗实景剧《陕北有个高西沟》在米脂县高西沟村震撼上演。这部以几代人治山治水、绿色发展为主题的沉浸式大戏,成为展示陕北民俗与生态奇迹的文化名片。艾绳绪作为核心表演者之一,全情投入,参与了该剧在高西沟村的三十多场演出。从烈日当空的排练,到夜幕下的正式演出,他始终精神饱满,舞步稳健,将一位老陕北农民的坚韧与乐观演绎得淋漓尽致。
他的精彩表现不仅赢得了本地观众的由衷赞叹,也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和文化学者。许多外地游客感慨:“没想到在黄土高原的山村,能看到如此原生态又极具感染力的表演。”一位来自北京的文化研究者在观看演出后评价道:“艾绳绪的表演,是活着的非遗,是土地的声音。”
在高西沟村的丰收节、乡村文化艺术节等系列活动中,艾绳绪的身影始终活跃在文化广场的中央。他不仅参与秧歌表演,还与其他民间艺人一起,将唢呐、陕北说书等非遗项目融入节庆之中,为游客呈现一幅生动浓郁的陕北民俗风情画卷。他的坚持与热爱,已成为米脂民间文化传承的一个缩影。
如今,艾绳绪虽已年逾古稀,但谈起秧歌和小戏,眼神依然闪亮。他说:“只要还能动,我就要一直扭下去、演下去。”在他身上,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位普通农民对艺术的执着追求,更是一座千年古城深厚文化底蕴的生动延续。在时代的变迁中,正是有如艾绳绪这般默默坚守的民间艺人,让陕北的锣鼓声穿越岁月,响彻未来。作者:吴东晏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