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呀!转起来啦!” 近日,在幼儿园户外梯架区,大二班孩子们亲手搭建的 “旋转木马” 传来阵阵欢笑声。长短不一的原木色木板、高矮错落的直梯与人字梯,这些看似普通的低结构材料,在孩子们的奇思妙想与巧手搭建下,摇身变成了充满童趣的 “快乐星球”,一场关于创造力与成长的户外自主游戏精彩上演。
灵感萌发:从 “奇思” 到 “图纸”,小小工程师上线
户外自主游戏时间的大二班梯架区,向来是幼儿园里最热闹的角落。孩子们曾用这里的材料搭建过 “独木桥”“登山阶梯”,在动手实践中锻炼平衡、钻爬能力。一次游戏分享会上,幼儿乔木岚的一句 “老师,我们能不能用梯架搭点不一样的?”,点燃了大家的创作热情。
“我要搭旋转木马!”“我想做海盗船!”“还有摩天轮!” 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热烈讨论着。最终,“旋转木马” 以高票当选搭建主题。随后,孩子们化身 “小小工程师”,趴在画纸上认真设计图纸。“中间要用最高的梯子当支架!”“旁边要放长木板当座位!” 田典和古弈希率先提出想法,可 “人坐哪里”“怎么旋转” 的难题让大家陷入沉思。关键时刻,陈宣丞想到建构室的小推车:“它能推还能坐人!” 这个提议得到全票通过,孩子们迅速完善图纸,连小推车位置、木板摆放方式都标注得一清二楚。
搭建进阶:从 “雏形” 到 “稳固”,在解决问题中成长
设计图定稿后,搭建行动正式启动。孩子们自发分组,分工明确:力气大的男生负责抬小推车、搬人字梯;细心的女生挑选合适木板、调整梯架间距。汗水虽顺着额头滑落,却没人喊累。当最高的人字梯立在中间,长木板稳稳架在小推车与梯架之间时,“旋转木马 1.0 版本” 成功诞生。随着 “推呀!” 的欢呼,小推车带动木板缓缓转动,坐在推车上的孩子笑得眼睛眯成一条缝,欢乐氛围感染了在场所有人。
然而,快乐的旋转没持续多久,新挑战出现了。“老师,木板又掉了!” 宸宸着急地求助。原来支撑木板的短棍总滑动,一推小推车,木板就倾斜。“我们得把它固定住!” 妞妞的话让大家重新振作,孩子们四散搜寻 “固定材料”,绳子、透明胶带、积木块都成了候选工具。
第二次游戏时间,孩子们带着 “装备” 再次尝试。先用透明胶带缠裹连接处,可一用力胶带就断;换成绳子后,两人一组协作,一人扶短棍,一人绕梯架打结,还总结出技巧:“先绕三圈,系蝴蝶结,再扯一扯确认稳固。” 最终,木板稳稳跟着旋转,再无松动。之后,孩子们还主动邀请小班弟弟妹妹来玩,小心翼翼牵着手讲解安全注意事项,化身 “小司机” 慢速推动小推车。看着弟弟妹妹的笑脸,大二班孩子脸上满是骄傲,在这场互动中,责任感悄然萌芽。
快乐升级:从 “旋转” 到 “互动”,打造 “魔法游乐场”
“薛薛老师,小班老师说我们的旋转木马像风车……” 豆芽的话让孩子们有些失落。老师趁机引导:“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没有木马!” 小杜恍然大悟,“我坐的旋转木马都有马的图案!”“那我们就画上去!” 孩子们立刻找来彩笔,在卡纸上画满五颜六色的木马,用胶布贴在平板车显眼位置。
灵感并未止步,王子衿分享:“我玩过转转杯,能一边转一边接球!”“我们的旋转木马也能加接球游戏!” 陈子卿兴奋地说。针对 “没有发射器” 的问题,周慕臻提议:“往中间投球,像玩投掷墙一样!” 孩子们再次分工,找水桶当 “接球筐”、去玩具区装海洋球、固定水桶到支架上。
当一切准备就绪,“旋转木马 3.0 版本” 惊艳亮相!孩子们坐在小推车上,随着旋转伸手接中间投来的海洋球,没投进的球落在地上,“砰砰砰” 的响声成了快乐的伴奏。他们再次邀请小班弟弟妹妹体验,“要抓紧哦!”“看,球来啦!” 笑声、欢呼声在操场上久久回荡。此刻,梯架不再是简单的运动器械,而是孩子们用想象与双手创造的 “快乐星球”,幼儿园的 “魔法游乐场” 也有了第一个正式 “项目”。
游戏反思:试错中收获成长,守护孩子天马行空
这场 “旋转木马” 搭建游戏,不仅是低结构材料的创新运用,更是孩子们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成长之旅。从图纸设计到解决 “旋转”“固定” 难题,再到升级 “投球” 玩法,每一步都充满挑战与惊喜。孩子们在过程中学会倾听同伴想法、懂得分工协作,更在 “木板掉落”“胶带断裂” 等一次次 “失败” 中,养成不放弃、敢尝试的品质。
据大二班老师介绍,未来梯架区的故事还将继续,孩子们或许会搭建 “海盗船”“摩天轮”,探索更多新奇玩法。“我们会始终守护孩子们的天马行空,给予足够的空间与信任,让他们在自主游戏中,收获独一无二的成长与快乐。”(薛珂晴)
以上内容为推广信息,所涉及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消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