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地矿局第七地质大队:扎根沂蒙大地 书写山河答卷

在蒙山沂水间、在雪域高原上,从金刚石找矿到清洁能源开发,从传统勘探到AI赋能,山东省地矿局七队用实干诠释担当,用创新书写答卷,在旷野山海间奏响了一曲曲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的壮丽诗篇。

山东省地矿局第七地质大队:扎根沂蒙大地 书写山河答卷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11-03 15:23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在蒙山沂水间、在雪域高原上,从金刚石找矿到清洁能源开发,从传统勘探到AI赋能,山东省地矿局七队用实干诠释担当,用创新书写答卷,在旷野山海间奏响了一曲曲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的壮丽诗篇。

向大地深处发问,彰显为国找矿担当

“国家需要什么矿,我们就去找什么矿!”这句朴实的话语,承载着七队最坚定的初心和最执着的追求。面对国家战略性矿产资源需求的日益增长,七队人西进新疆、北上内蒙古、远赴青藏高原,深入推进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在广袤的国土上展开了一场又一场寻宝探秘的攻坚战。

七队技术人员在新疆开展铜矿勘查

2024年初,在新疆阿尔金山腹地,七队承担的锂矿勘查项目取得重大突破。“这里海拔超过5000米,冬季气温可达零下30摄氏度,我们要克服严重的高原反应和极端气候,才能完成勘探任务。经过连续三年的艰苦工作,共探明氧化锂金属量7万余吨,达中型规模。”项目负责人姚永林介绍,“锂矿的发现,不仅为我们在高海拔地区积累了宝贵的找矿经验,更为国家新能源产业发展提供重要的资源支撑。”

七队技术人员在阿尔金山开展地质找矿工作

与此同时,在内蒙古草原深处,金刚石找矿工作同样捷报频传。通过创新运用“重砂测量+地球物理”综合勘查方法,七队内蒙古项目组在茫茫草原中成功选获金刚石7粒。“草原找矿犹如大海捞针,每一粒金刚石的发现都意味着我们在攻克关键矿产方面前进了一步。”七队内蒙古项目负责人杜伟感慨道。

三年来,七队累计新发现矿产地24处,新增金金属量2.82吨,预估饰面用大理岩矿资源量超过3.6亿m³,铁资源量近2亿吨,钻探累计进尺7.5万余米。数字背后,是地质工作者常年野外作业的艰辛付出:从蒙山沂水到雪域高原,从戈壁荒漠到草原林地,他们顶风冒雪,在无人区搭建临时营地;他们风餐露宿,在极端环境中坚持勘探;他们别妻离子,在荒原上一待就是大半年。因为他们坚信“多敲一块石头,国家就多一分底气;多圈一条矿脉,民族就多一分安全。”

正是这种“以山为家、以石为伴”的奉献精神,这种“为国找矿、无上光荣”的使命担当,成为了七队人保障国家能源资源安全的强大动力。

向青山绿水作答,贡献生态保护智慧

从传统找矿到服务生态文明建设,七队更是积极转变角色,以科技为笔,以责任为墨,悉心守护着齐鲁大地的绿水青山。

在沂蒙山区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与修复这一重大工程中,七队搭建的“空天地网一体化监测网络”构成了生态保护的“智慧中枢”。该系统综合利用卫星遥感、无人机航拍与地面物联网设备,构建起一张覆盖广、层次多、反应快的立体化监测预警网络。“我们布设的520套自动化监测设备,如同520双‘生态天眼’,实现了对地质灾害的精准识别与提前预警。”七队环境地质所主任窦连波介绍,这套系统不仅显著提升了生态风险的防控能力,更将以往被动应对的治理模式,转变为主动发现、提前干预的智慧管护新模式,为区域生态安全提供了坚实的技术屏障。

七队高分临沂中心、临沂地质资源环境大数据中心展厅

七队还将目光投向城市地下空间,全力摸清城市的“地下家底”。为临沂城区及周边构建了高精度的城市三维地质模型,实现了对地下结构与资源禀赋的可视化、精细化掌控,精准圈定了12处具有开发潜力的地热异常区,并发现了9处罕见的氦气高值点。“氦气不仅是一种战略稀缺资源,也是一种清洁能源,对维护我国资源安全、保障国防与高科技产业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窦连波表示。

2023年,七队“临沂市浅层地热能开发利用中试示范基地”成功入选临沂市科技成果转化中试示范基地备案名单,彰显了七队在地热清洁能源的开发与推广过程中的能力,以实际行动为“双碳”目标贡献七队力量。

从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的生态修复,到覆盖全域的土壤质量普查,七队人正以专业的科技力量,持续为沂蒙老区擦亮生态底色,描绘出一幅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的美丽画卷。

向科技前沿进军,驱动工作智能变革

在深耕生态保护、服务绿色发展的同时,七队党委始终坚信科技创新是引领地质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根本动力。

2025年3月,DeepSeek R1大模型的成功本地化部署,七队地质工作正式迈入智能化新阶段。七队数字产业中心负责人杨玉鑫表示,地质工作的核心需求之一是在以往地质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高效开展工作,而人工智能技术正是满足这一需求的关键支撑 —— 能够借助DeepSeek、GeoGPT等,将大量地质成果报告、文献及相应工作规范,进行特定成果的高效抽取提炼,让工作开展更具方向性、为决策提供扎实依据。

在智能化探索的另一重要领域,七队自主研发的“矿产资源动态监测系统”将实景三维技术与矿产开发管理深度融合,荣获2025年实景三维山东优秀创新应用场景。该系统构建了“空、天、地、网”全天候立体监测模式,实现了对矿区资源开发状态、环境影响的动态感知与打击矿产资源违规开采。通过这套系统,可以周期性感知矿区、生态修复项目每一个角落的变化,真正实现了矿产资源从开采到修复的全生命周期智慧管理。

七队自主研发的“矿产资源动态监测系统”

值得一提的是,在西部地区地质调查项目中,通过遥感解译信息,高效识别大范围岩性分布、矿化蚀变区及地质灾害隐患点等,也提升了工作效率与准确性。

七队高度重视科研项目,推行重大科技项目和关键核心技术“揭榜挂帅制”,新立项和获批省级科技创新项目3项,厅级科研项目11项,市级课题7项、区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项,自主立项队级科研项目20余项,科技创新能力水平显著提升。

三年来,七队以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为依托,获批“城市地质调查与研究院士工作站”“临沂市地质固碳和低碳土地利用重点实验室”等4个高水平科创平台。获全国地质科技重要进展、优秀图幅各1项,国家级行业协会科学技术奖7项,厅局级科技进步奖、地质成果奖60余项,取得发明专利40余项,这些创新成果不仅重塑着传统地质工作模式,更在实践中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生产力,为地质工作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智慧动能。

向精神传承聚力,汇聚永续发展力量

精神的传承与人才的成长是事业永续发展的根本。

在七队,“师徒结对、青蓝相携”的不仅是技术传授,更是一种精神接力与血脉赓续:年轻地质队员们跟随老师傅的脚步,在辨认岩石标本、解读地层构造的同时,更是学习如何读懂大地的语言,感悟地质人的初心。

“记得第一次跟师傅去内蒙古戈壁滩作业,严苛艰苦的环境让我几乎放弃,但老师傅那句‘地质人的根就在山川大河之间’,让我坚持了下来。”七队的“00后”新地矿人胡为栋深情回忆。老师傅主动为其搭梯子、铺路子,如今,更多青年技术人员挑大梁、当主角,已成为这种传帮带的优良传统,让七队始终保持着蓬勃的创新活力与坚韧的奋斗精神。

三年来,七队持续开展“技术学习、岗位练兵”活动,深入推进“平台-项目-团队-技术”一体化建设,打造“党委成员+青年技术人员”培育模式,在全省“技能兴鲁”职业技能大赛上共斩获22个奖项,获评“杰出工程师团队”,充分展现了过硬的技术实力和人才梯队建设的丰硕成果。七队在全省地质职工职业技能竞赛中,获团体一等奖1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5项,2人被评为山东省新时代岗位建功劳动竞赛标兵个人,1人被评为山东省技术能手。

问渠哪有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近两年,七队还引进博士2名、招聘专业人才49人,1名高层次人才获得“山东惠才卡”,26名正高级职称人员获得“沂蒙惠才卡”金卡,2人分别荣获“山东省杰出工程师”“山东省青年优秀工程师”称号,并获评自然资源部科技领军人才、自然资源部地质找矿后备青年科技人才、山东省优秀地质科技工作者、山东省技术能手等一大批科技人才荣誉。

从“全国五一巾帼标兵”到“践行沂蒙精神好干部”,这些荣誉的背后,无一不源于七队人代代相传的金刚石找矿“红旗精神”。正如老地质工作者李宪栋常说:“我们寻找的不仅是矿产资源,更是一份对国家的责任与担当。看到年轻人在新技术、新方法上超越我们,这才是最好的传承。”

向党建引领赋能,凝聚奋进前行合力

精神需要传承,力量需要凝聚。

七队党委坚持“第一议题”制度,发挥“关键少数”示范引领作用,持续深化青年理论学习提升工程,获省直机关青年理论学习典型调研成果。积极开展“党支部+项目部”标准化建设,获省直机关党支部建设示范点、先进基层党组织、“四强”党支部等荣誉称号9项,17人被评为省直机关“四好”党员,2人被评为局优秀共产党员。

向平邑县九间棚村交接乡村振兴地质服务成果资料

为全面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向心力,七队党委创新打造了“1+6+N”党建工作模式,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开展“党建+思想”“党建+管理”“党建+发展”“党建+科技”“党建+融合”“党建+安全”系列活动,各党支部以“党建+”为中心,结合工作实际,开展了各具特色、独具亮点的支部活动,形成了“红旗精神•筑梦笃行”“防灾减灾•沂蒙铁军”“红心向党•真情服务”等13个优秀支部亮点,“现代农业助力军”“慧据时空”“惟精惟一”等13个先进专业品牌,有效推动了党建与业务的深度融合。在这里,“争当红旗手、争创英雄队”不仅仅是一句口号,更体现在每一个项目的攻坚克难中。

不仅如此。七队还着力打造“暖心地质”品牌,设立“队领导信访接待日”和“你说我听,你提我办”工会谈心角,成为凝聚人心的重要阵地。这些空间成为交流思想、解决问题的暖心港湾,仅2024年就收集并解决职工关切问题30余项,有效提升了队伍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申报的职工代表提案获全省优秀奖,被评为全省职业道德建设先进单位。在临沂日报持续刊发《我们都是地矿答卷人》12期,获得2023年度全省自然资源好新闻十大特别奖。

站在新起点,这支流淌着红色血脉的地质队伍将继续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为指引,按照“巩固省内、扩大省外、拓展国外、突破海上”的工作思路,在保障国家能源资源安全的新征程上,奋力书写更加壮丽的篇章。因为他们深知,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而他们的长征,就在祖国的山川大地之间。

文/李卉、冯雪立 图/杨荣杭

【责任编辑:何思】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