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10月31日长沙讯 今日上午,湖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湖南“十四五”答卷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郴州专场,介绍郴州“十四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成就。
发布会现场。欧阳常海 摄
经济发展量质齐升。2021-2024年,全市GDP、规模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进出口、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速分别达到6.3%、8.8%、9.5%、7.7%、8.66%、7.7%,均高于全国全省,连续4年走在全省前列;经济总量跨越3000亿大关,今年有望超过3500亿元。
产业升级攀高向新。加快建设具有郴州特色的“1221”现代化产业体系,新打造了3个千亿产业、3个千亿园区、4个国省级产业集群,有色产业产值占全省的比重超过40%。科技创新势能跃升,技术合同成交额达到286.8亿元、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2370家、国省级创新平台达到202家;10项成果入选“一带一路”国家可持续发展技术。创建省级及以上专精特新企业260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0家、高新技术企业689家,省上市后备企业达到71家。
融湾向海活力迸发。推动自贸片区、综保区、跨境电商综试区、中非经贸深度合作先行区和郴州陆港“四区一港”集成联动,先后开通5国7条湘粤非铁海联运全程提单线路。进出口总额连续4年位居全省前列,入选中国外贸百强城市。组建全省首个营商环境局,推行企业家沙龙、“两员”服务等措施。土地“批供同步化”、“五步法”办理涉企案件等改革经验全国推介,获评全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区。
城乡区域加速融合。城市黑臭水体全面消除,公共机构生活垃圾分类实现全覆盖,中心城区首位度达到30.09%,成功蝉联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基础设施一体化成效明显,北湖机场、临连高速宜章段等建成,省级及以上城乡客运一体化示范县达到9个。“气化郴州”覆盖率从55%提升至64%,新建成12个城乡区域一体化供水工程,累计受益近120万人。获评中国美丽乡村建设示范地区,打造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1个、国家农业产业集群3个、国家农业产业强镇7个。
绿色名片持续擦亮。“水立方”模式在第18届世界水资源大会、联合国官网等国际平台推介。市城区空气质量连续7年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国省控断面水质优良率、县级及以上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稳定达到100%,获批国家级土壤污染防治先行区。生产型矿山全部建成绿色矿山,累计创建国省级绿色园区10家、绿色工厂36家,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达84.3%,规上工业企业重复用水率达89.9%。在全省开展首个水权交易试点、落地首笔“取水贷”、发行首批“湘林碳票”。
民生福祉提质升温。五年累计投入财政资金超2000亿元,民生支出占比连年保持在78%以上。新增各类学位12.9万个;公立医院医药费用收入占比下降2.63个百分点;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参保率均超95%;城镇就业、养老“15分钟服务圈”基本建成,入选全国基本养老服务综合平台试点。强力护安全,扎实推进资兴灾后重建、金融债务、信访综治、安全生产等重点工作。
(中国日报湖南记者站 何纯 朱友芳|吕慧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