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0日,"国际交往前沿问题学术研讨会"在北京成功举办。大会聚焦"高水平对外开放助推北京国际交往中心建设"主题,持续强化北京国际交往功能,为更好服务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国家总体外交和北京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原副部长于洪君、国务院研究室原副主任杨书兵出席会议并作主旨发言。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党组书记谢辉教授致辞,院长贺亚兰研究员主持大会及第一场学术报告。来自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山东大学、中央民族大学、澳门城市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北京语言大学、天津师范大学、宁波大学、山东科技大学、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北京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国际商事争端预防与解决组织、北京亚奥联盟、察哈尔学会、全球化智库等二十余所高校、科研机构和国际组织的近百余位学者参会。
谢辉书记在致辞中指出,当前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际格局深刻调整,全球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在此背景下,深化国际交往、促进文明互鉴,具有重要而紧迫的现实意义。北京作为大国首都,应以更加开放包容的姿态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持续增强国际交往中心功能。他强调,北京市社会科学院作为首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重要力量,始终立足首都、研究首都、服务首都,近年来围绕北京国际交往中心建设开展系列研究,连续发布《北京国际交往中心发展报告》,为首都建设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支撑与智力支持。今年是"十四五"收官之年,也是谋划"十五五"规划的关键时期,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将继续深入研究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的国际交往前沿议题,为推动北京国际交往中心功能提升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
于洪君、杨书兵两位专家主旨发言中,聚焦民间外交与国际关系的前沿议题,深入探讨了如何通过丰富民间交往的形式与内涵,助力国家关系的巩固与发展;并从大国关系演变、国际格局变化及政策判断等多个维度,系统分析了当下国际交往的趋势与挑战。两位专家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角度,全方位展示了北京国际交往中心建设所面临的国际背景与现实环境,提出破解国际关系复杂局面的务实路径,强调北京国际交往中心建设必须根植于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坚实基础之上,为首都更好地发挥国际交往功能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启示与学术支持。
大会同期举办学术报告。各位专家围绕"高水平对外开放助推北京国际交往中心建设"主题,"一带一路"与欧洲现代化进程、亚奥联盟服务国际交往实践、"一国两制"框架下澳门对外交往经验、中阿文明对话与共同现代化路径、世界经济格局变迁与中国机遇、北京吸引国际组织落户策略等多个方面展开深入研讨,为推动北京国际交往中心建设高质量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学术成果与智力支持。
两场分论坛同步开展,分别围绕"十五五"时期北京国际交往中心建设的重点议题以及落实全球治理倡议、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论逻辑与实践路径展开深入研讨。
与会专家一致表示,本次"国际交往前沿问题学术研讨会"紧扣时代主题,立足北京建设国际交往中心的战略定位,聚焦高水平对外开放与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的前沿议题,体现了鲜明的时代担当与学术深度。研讨会为学界与政策界搭建了高端交流平台,汇聚了来自国内外的思想智慧与创新成果,对完善北京国际交往中心功能、服务国家总体外交具有重要启示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