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一场围绕“社会组织协商”的实践探索活动在上海市浦东新区金杨益天地拉开帷幕。金杨社区公益基金会牵头,汇聚街区、社区、社会组织代表和居民骨干,通过经验分享、模拟协商等环节,勾勒出社区治理从“单向管理”向“多元共治”转型的生动图景。作为基层治理的“纽带型”力量,金杨社区公益基金会不仅在社区微更新、为老服务、新就业群体关怀等领域推动协商落地,更以制度建设为根基,构建“三协三议三监督”社会组织民主协商机制,让“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治理理念从“临时议事”走向“规范长效”。
协商破题:让居民从“旁观者”变“主人翁”
“以前绿化带又臭又乱,现在成了孩子们的乐园,我们老人也爱来这儿聊天。”提及金口三居“童趣微花园”,居民黄叔叔的感慨道出了协商治理的力量。这个占地175平方米的空间,曾因居民私自种植、乱施肥问题引发矛盾。金杨社区公益基金会介入后,并未直接敲定改造方案,而是以“三协三议三监督”机制为指引,联合居委会搭建“红色议事厅”——先通过“三议”明确议题属性(属于“涉及居民切身利益的公共事务”),再启动“协商议事机制”,先后召开6次协商会,邀请居民、党员、物业、业委会代表及规划专家完成“议题征集-多方讨论-共识形成-决议公示”四步闭环。
“我们先听居民‘要什么’,再议‘怎么干’。”社区基金会项目负责人介绍,协商过程中,居民提出“想让孩子认识自然”“需要交流空间”等需求,专家从专业角度优化设计,物业担忧的后期养护问题则通过“协作落实机制”中的“责任划分”环节,明确“居民领养养护”方案。最终,50条居民意见中80%被融入设计方案,曾经的“矛盾点”变成社区“幸福点”,而这一切都遵循着制度化的协商路径。
这种“居民提需求、社会组织搭平台、多元主体共决策”的模式,同样在社区花园项目中显现成效。在金台三居芳香花园、罗山二居景观花园等项目里,社区基金会协助团队以“三议”为标尺筛选议题,再通过“协调联动机制”对接种植专家、商户资源,最后以“协作落实机制”跟踪养护进度——居民自主确定花园主题、种植品种和管理规则后,社区基金会会定期收集“群众评议”反馈,动态调整方案。“现在花园维护不用居委会催,‘花园护卫队’自己开会分工,遇到问题先内部协商。”乐农负责人崔峥荣说,制度化的协商不仅解决了社区绿化难题,更培育出居民自组织的治理能力。
资源联动:让“独角戏”成“大合唱”
“以前觉得上海忙得没温度,现在联盟里的互相帮衬,就是最暖的底色。”一位外卖骑手的话,道出了“幸福骑手联盟”的价值。这个为新就业群体打造的服务平台,是社区基金会依托“三协三议三监督”机制联动多方的典型案例。
最初对接骑手群体时,社区基金会与金美街区团队遭遇“信任壁垒”——骑手对“自上而下的服务”充满警惕。团队先以“三议”中的“协商主体提出需求事项”为依据,将“骑手服务”纳入协商议题,再启动“协调联动机制”:工作人员改变策略,跟着骑手开晨会、体验送餐,在共情中收集“想要热乎饭、能歇脚充电”的真实需求;随后,社区基金会牵头搭建多元协商平台,一边召集骑手代表列需求,一边对接商户、律所、公益机构等主体,完成“资源对接-责任划分-矛盾调处-联合行动”的跨部门协作:15家商户成为“暖心商户”,提供折扣餐和充电服务;律所推出《民间借贷风险及反诈20问》手册,开通24小时热线;社区基金会则通过“协作落实机制”设计“志愿服务积分制”,将“目标量化”为“骑手参与1次反诈宣传可兑换1积分”,再以“进度跟踪”确保积分兑换落地。
“不是我们给骑手安排服务,而是按制度流程大家一起商量共治方案。”金美街区书记王中兴说,如今骑手从“匆匆过客”变成“社区合伙人”,成了街区的“平安巡逻队”“流动网格员”,这背后是“三协”机制对资源联动的精准赋能。
在商业空间融入社区治理中,制度化协商同样发挥关键作用。金杨陆悦坊最初接到社区领养日活动邀约时,曾顾虑“影响客流”“与商业属性不符”。基金会并未回避问题,而是先以“三议”确认该事项属于“协商主体提出需求”,再启动“协商议事机制”:联合居委会带商场团队调研居民需求,通过“多方讨论”敲定“分区布局”方案——将户外广场设为领养区,动员宠物用品店、咖啡店设咨询台和补给站;后续又以“协作落实机制”跟踪活动效果,收集商户反馈与居民评价。最终,一场活动下来,不仅帮20组居民领养到猫咪,还让商场周末客流提升15%,商户品牌好感度显著增加。“现在我们主动想参与社区公益,制度化的协商让商业有了情怀,也有了明确的参与路径。”陆悦坊负责人俞梦蝶说。
长效赋能:以“三协三议三监督”筑牢制度根基
“社会组织协商不是‘一锤子买卖’,要形成可复制、可持续的机制。”上海师范大学教授冯猛在活动点评中提出的四“有”工作法,与金杨社区公益基金会构建的“三协三议三监督”机制高度契合——后者正是通过制度设计,系统性解决了民主协商中“议什么、谁来议、怎么议、议而决、决而行、行而评”的全链条问题。
在“三议”层面,基金会明确了协商议题的“三个范围”:街道年度重要事项落地需协商事宜、居民切身利益公共事务、协商主体提出的需求事项。这让协商不再“无的放矢”——无论是“童趣微花园”改造(居民切身利益事务),还是“幸福骑手联盟”(协商主体需求),亦或是社区领养日(多方提出需求),都能精准纳入协商框架,避免“议而无据”。
“三协”机制则为协商提供了“行动指南”:“协商议事机制”搭建“议题征集-多方讨论-共识形成-决议公示”闭环,确保每个协商环节有章可循;“协调联动机制”打破部门壁垒,让政府、企业、专业机构等力量高效协作;“协作落实机制”通过“目标量化-进度跟踪-群众评议-整改反馈”,将协商成果转化为可落地的行动——比如“童趣微花园”项目中,基金会将“居民参与度”“绿化改善率”作为量化指标,每月跟踪养护进度,根据居民评议调整种植品种,让协商不止于“开会讨论”,更能“落地见效”。
“三监督”机制更是为协商装上“安全阀”:事前监督通过开放空间、居民议事,对议题筛选、方案拟定进行把关,比如“云的金边”音乐疗愈教室项目前,基金会组织老人代表对“标准化课程方案”提出修改意见,避免“自说自话”;事中监督聚焦协商全流程,通过实地讨论、动态议事确保公开透明——“幸福骑手联盟”协商中,工作人员实时记录各方诉求,确保骑手“怕被电信诈骗”等隐私需求被充分尊重;事后监督构建“评价-运用-反馈”链条,以居民评价衡量成效,比如社区领养日后,基金会通过问卷收集居民、商户满意度,将“客流提升15%”“领养成功率80%”等数据纳入反馈,为后续活动优化提供依据。
从社区微更新到新就业群体服务,从商业空间联动到为老项目创新,金杨社区公益基金会以“三协三议三监督”机制为核心,将“协商”从“经验型实践”升级为“制度化流程”,串联起政府、社会组织、居民、商户等多元力量,推动社区治理从“碎片化”走向“一体化”。正如浦东新区相关负责人在活动中展望的,未来基金会将继续以这套机制为范本,推动社会组织协商机制标准化建设,让“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成为社区治理的常态,为构建“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幸福家园注入持久动力。(上海市浦东新区民政局)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