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湘南大地色彩斑斓。在湖南省嘉禾县普满乡的广袤田野上,呈现出一派不同于传统的繁忙景象:不再是焚烧秸秆的滚滚浓烟,而是大型粉碎机与翻耕机协同作业的轰鸣声。秸秆被精准粉碎后直接还田,紧接着进行深度翻耕,整个流程高效有序,为沉睡的土地注入新的生机。这幅生动的现代农业图景,正是嘉禾县各级政府和烟草部门深入贯彻落实绿色发展理念,创新探索“粮烟协同”发展路径,深化“政企协同”工作机制,扎实推进秸秆综合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的一个缩影。
直面挑战:从“一烧了之”到“点草成金”的必然选择
水稻和烟草是嘉禾县的传统优势作物,种植面积近万亩。以往,每到稻熟烟收时节,如何处理大量的水稻秸秆和烟秆,成为困扰农民和政府的难题。传统的露天焚烧方式虽能快速清理田地,却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空气中弥漫着刺鼻的烟雾,PM2.5浓度急剧升高,严重影响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交通安全;同时,焚烧导致地表微生物死亡,有机质被破坏,极易造成土壤板结,地力下降,从长远看无异于竭泽而渔。
(图为:郴州市政协和嘉禾县政府相关负责人调研秸秆焚烧管控情况)
“过去一到这个时候,天上灰蒙蒙的,到处是烧秸秆的味道,窗户都不敢开。虽然知道烧了不好,但各家各户地块分散,自己处理秸秆费时费力,大家也就习惯性地‘一烧了之’了。”一位正在田边观看机械作业的老农坦言。
转变迫在眉睫。如何破解秸秆处理难题,变废为宝,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双赢,成为嘉禾县委县政府必须解答的时代考题。答案,指向了“综合利用”与“协同发展”。
粮烟协同:构建用养结合的绿色耕作新循环
“粮烟协同”是嘉禾县破解难题的核心思路。它不仅仅指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的轮作间作,更是一种系统性的生态农业理念,强调在种植制度上相互配合,在资源利用上循环共生。
(图为:普满乡政府和烟草部门在田间指导秸秆还田作业)
“我们深刻认识到,秸秆不是农业的‘废弃物’,而是宝贵的‘资源’。”嘉禾县普满乡党委主要负责人向记者介绍,“推行秸秆粉碎还田,是‘粮烟协同’模式下的关键一环。对于烟田而言,水稻秸秆还田能有效增加土壤有机质,改善土壤团粒结构,增强保水保肥能力,为来年的烟苗生长打下坚实基础;而对于稻田来说,合理的耕作措施也能促进烟秆等残余物的快速分解利用。这形成了一个用养结合的良性循环,是实现‘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的具体实践。”
在普满乡的工作规划中,秸秆综合利用被提升至保护生态环境、减少大气污染、实现资源循环利用、提升土壤肥力的战略高度。今年的目标非常明确:对全乡近万亩烟稻田全面实施秸秆粉碎还田并配套二次翻耕。为此,乡党委政府科学规划,强力推进。
记者在作业现场看到,大型秸秆粉碎机驶过田间,所过之处,原本直立或铺陈的秸秆瞬间被粉碎成细小的碎屑,均匀铺撒在地表。紧随其后的翻耕机则进行深度旋耕,将碎屑彻底埋入土壤之中,加速其腐解转化为肥料。这种“粉碎+翻耕”的组合工艺,确保了还田效果。
“根据我们的测算,秸秆还田后,土壤有机质含量能得到显著提升,相当于给土地施了一次长效的有机肥。长期坚持,不仅能减少化肥施用量,降低种植成本,更能有效提升粮烟产品的品质。”普满乡农业技术推广站负责人补充道。
政企协同:凝聚资源要素的强大推进合力
宏伟蓝图的实现,需要强有力的执行保障。面对万亩土地的秸秆处理任务,单靠农户自身力量难以完成,必须依靠组织化、规模化的作业方式。普满乡探索出的答案是:强化“政企协同”,有效整合政府与市场的力量。
(图为:普满乡政府和烟草部门共同组织召开宣传推进会)
所谓“政企协同”,在普满乡的实践中体现为:党委政府发挥主导作用,负责政策引导、组织协调、宣传发动和监督管理;而烟草部门、农机合作社等主体则作为具体技术指导和实施者,提供专业、高效的机械化作业服务。
“我们通过前期摸底和动员,统筹调配了12台大马力秸秆粉碎机和33台深耕翻耕机,组建了专业的农机服务队,按照统一标准、统一时间、统一作业的要求,在全乡范围内开展规模化秸秆还田作业。”普满乡政府相关负责人介绍。这种“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模式,有效克服了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弊端,实现了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作业效率的最大化。
政府层面,乡党委政府成立了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详细的工作方案和补贴政策,通过召开动员会、入户宣传等方式,广泛宣讲秸秆还田的政策好处和技术要点,消除农户顾虑,调动参与积极性。同时,加强对作业质量的监督检查,确保粉碎细度、翻耕深度达标,真正让农户见到实效。
(图为:普满乡开展翻耕技能大比武)
企业层面,烟草部门展现了专业性,与农机合作社一道,根据田地状况合理安排机械和作业路线,确保高效有序推进。一位农机手告诉记者:“我们现在是连片作业,效率很高。政府组织得好,我们干起来也顺畅,农户也满意。看到秸秆变废为宝,土地越种越肥,我们也觉得这活儿干得有价值。”
这种紧密的政企协作,形成了“1+1>2”的合力。政府的有形之手与市场的无形之手紧紧握在一起,共同推动了这项生态惠民工程的落地生根。截至10月29日,全乡已完成近二千余亩的粉碎还田任务,预计整个工作将在11月20日前全面完成。
生态与效益共赢:描绘乡村振兴的绿色底色
普满乡的实践,初步显现出多赢效应。
生态效益显著。秸秆还田从源头上杜绝了焚烧现象,秋冬季的空气质量得到根本性改善,蓝天白云成为常态。土壤改良的效果逐步显现,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根基。这不仅是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生动诠释,也是对国家“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的基层响应。
经济效益可观。对农户而言,减少了化肥投入,降低了生产成本;土壤肥力的提升,意味着作物产量和品质的潜在提高,直接增加了种植收入。对农机合作社等社会化服务组织而言,获得了稳定的作业订单和收益,壮大了自身实力。
社会效益深远。规模化、机械化的作业方式,促进了小农户与现代农业的有机衔接,提升了农业生产的组织化、标准化水平。政企协同的成功实践,增强了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和凝聚力,创新了乡村治理模式,融洽了干群关系,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动能。
普满乡以秸秆综合利用为小切口,做足了“粮烟协同”提升农业质效、“政企协同”凝聚工作合力的大文章。这幅在田野上铺展的生态画卷,不仅展现了现代农业的崭新面貌,更揭示了乡村振兴的成功密码:必须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必须善于运用系统思维,必须创新体制机制,有效调动政府、市场、农民等各方积极性。普满乡的探索,为同类地区处理农业废弃物、推动农业绿色发展、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提供了有益借鉴。期待这片希望的土地,在“协同”之笔的描绘下,未来更加富饶、更加美丽。(刘锦涛)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