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临湘:情暖重阳 爱满桑榆

湖南临湘:情暖重阳 爱满桑榆

来源:鲁网 2025-10-30 16:31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金秋送爽,丹桂飘香,又是一年重阳至。在这个温馨的节日里,湖南省临湘市社会福利中心内暖意涌动、笑语声声,驱散了秋季的凉意。临湘市烟草专卖局(分公司)的志愿者们不仅带来了沉甸甸的生活物资,更带来了满满的爱心与关怀,用实际行动为老人们编织了一场温馨难忘的重阳记忆,让尊老敬老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在新时代焕发出璀璨光芒。

给予“听您说说话”的真心陪伴

活动当天,志愿者们一踏入社会福利中心,便迅速化身为老人们的“临时儿女”,三三两两地围坐在老人身边。没有刻意的寒暄,没有公式化的问候,有的只是贴近心灵的倾听与真心实意的陪伴。

(图为志愿者与老人亲切交谈)

在窗明几净的活动室里,志愿者谢笑正握着85岁李奶奶的手,听她讲述那些“过去的岁月”。“我年轻的时候,可是村里的生产能手哩!”李奶奶精神矍铄,脸上洋溢着自豪的光芒。小谢听得入神,不时点头回应:“奶奶,你们那一代人真不容易,为我们打下了这么好的基础。”一老一少,一问一答,时光仿佛在温情的话语中缓缓流淌。李奶奶感慨地说:“这些孩子真好,不嫌我们老人家啰嗦,愿意听我们讲故事。”

另一边,志愿者陈嘉康正在帮王爷爷整理房间。他一边利落地擦拭着桌面,一边和王爷爷聊着最近的天气和身体情况。王爷爷看着忙碌的小张,欣慰地说:“你们一来,这屋子都亮堂了,我心里更亮堂。”小陈笑着回应:“王爷爷,听您唠唠嗑,我心里也暖和,就跟回自己家看爷爷奶奶一样。”一句朴实无华的话语,道出了所有志愿者的心声。陪伴,并非需要惊天动地的壮举,有时仅仅是坐下来,耐心地听一段往事,真诚地送上一句关心,就足以驱散老人心中的孤寂,让温暖在彼此心间流淌。

这些看似简单的“聊家常”和“打扫卫生”,正是此次活动最扎实、最动人的底色,它让志愿服务直抵精神关怀的核心,真正做到了“暖夕阳”“护银龄”。

留下“礼轻情意重”的温暖关怀

闲聊过后,志愿者们将精心准备的大米、食用油、牛奶等生活物资一一送到每一位老人手中。这些生活必需品,代表的不仅是一份物质上的支持,更是一份始终如一的“稳稳的牵挂”。它们无声地诉说着: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老人们从未被社会遗忘,始终有人惦念着他们的冷暖,关注着他们的安康。

(图为志愿者为老人服务)

在发放过程中,志愿者们不仅将物资妥善安置到老人的住处,更关切地询问老人们的饮食起居、身体状况,耐心倾听他们的心声与需求。有的志愿者注意到老人房间物品摆放不便,主动帮忙整理;有的发现老人常用药品不足,细心记录下来准备后续跟进。这些细微之处的关怀,让老人们的脸上绽放出笑容。

更重要的是,这样的善举在社会中播撒下爱的种子。志愿者李邑凤说:“每次来看望爷爷奶奶,听到他们说‘你们来了真好’,我就觉得特别有意义。”这种守望相助的精神,正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正如一位老人所说:“有你们的牵挂,我们的晚年生活更加安心、更加幸福。”这份关怀,必将化作更多人的实际行动,让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美德在社会各个角落绽放光彩。

探索“常回家看看”的长效机制

热闹终将散去,活动在老人们依依不舍的目光中接近尾声。然而,社会福利中心负责人的一番话,却将志愿者们的思考引向了更深处。“我们常说‘节日式关怀’,重阳、春节时人来人往,平时却相对冷清。老人们的情感需求是持续的,他们害怕的不是身体的衰老,而是被社会遗忘的孤独。”

她表示,节日的密集关怀固然温暖,但老人们更需要的是细水长流的日常陪伴。为此,社会福利中心正在积极探索建立一种“常回家看看”的长效志愿服务机制,鼓励志愿者与老人建立长期的帮扶关系,定期通过电话、探访或线上视频等方式进行联系。同时,他们也与社区、学校合作,将敬老服务常态化、课程化,让尊老敬老不再只是一阵风式的活动。

(图为志愿者为老人表演节目)

临湘烟草综合室廖主任对此深表赞同:“我们希望将今天的热情转化为持久的温情,让每一次离别都成为下一次见面的约定。”夕阳西下,活动圆满结束。志愿者们搀扶着老人回到房间,约定着下一次来访的时间。

院子里几株金桂开得正盛,香气馥郁,仿佛在默默见证着这人世间最朴素也最珍贵的情感。重阳节只有一天,但尊老敬老的行动不应止于今日。当人们把对长者的关爱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融入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便是对“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这一传统美德最好的传承与弘扬。情暖重阳,爱更应溢满生命中的每一天。

岳阳临湘市烟草专卖局(分公司) 任方喆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程慧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