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10月28日长沙讯 近日,来自共建“一带一路”10个国家的研修官员和专家学者来到长沙市雨花非遗馆考察学习。
在雨花非遗馆内,各国专家学者开启了一场穿梭于历史与技艺之间的深度对话。在前厅综合馆,他们仔细探寻湖湘非遗的源流脉络,移步至宝庆瓷刻展区,精美的瓷刻作品令众人惊叹不已,方寸之间的雕琢,尽显匠人的精湛技艺。
从沉浸式体验雨花油寨古法榨油工艺的古老力量,到竹编木工展区感受手作时代的温度与智慧,再到寓意深远的吉祥香包、清越悠扬的古琴雅音……每一项非遗,都如一扇灵动的窗口,映照出东方美学的深邃底蕴与无限多样性。
后街非遗工坊、君子六艺与甲骨文体验区,则为各国学者构建了理解中华文明源流的认知脉络。他们亲手书写甲骨文,摹画出古老的字符。
本次活动以非遗为独特媒介,搭建起一座跨越国界的文化桥梁,让世界学者亲身触摸到中华文明的强劲脉搏,感受到其博大精深与源远流长。同时,也在彼此的心中播下了友谊的种子,让不同民族的文化在交流中相互碰撞、相互融合。这座搭建于雨花非遗馆的文化之桥,正以其独一无二的魅力,连接起不同民族的情感纽带。
据悉,湖南雨花非遗馆是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基地、国家AAA级景区、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2022年获评全国非遗与旅游融合优秀案例,2024年打造了全国首家“嵌入非遗主题”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体验馆,2025年荣获湖南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已经成为了全国非遗保护“民办公助”运营模式的典型代表,成为了展示湖南传统文化建设成果的重要窗口和文化名片。
(中国日报湖南记者站 何纯 朱友芳|丁子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