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JM主编:人工智能帮助医生重新定义了诊断、治疗和患者管理

AI的真正价值,在于将科学创新转化为可改善人类健康的成果。

NEJM主编:人工智能帮助医生重新定义了诊断、治疗和患者管理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10-27 15:56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中国日报10月27日电(记者 欧阳诗嘉)“NEJM长期关注医学领域的创新,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突破来自人工智能。它不仅重塑了研究范式,也在帮助医生重新定义诊断、治疗和患者管理。AI的真正价值,在于将科学创新转化为可改善人类健康的成果。”2025年10月26日,《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JM)主编Eric Rubin教授在第五届医学AI 年会(Al in Medicine Symposium,AIMS)上发言表示。

在海量医疗数据不断积累、大模型技术迅速演进的背景下,由《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JM)出版商NEJM集团,《NEJM医学前沿》出品方嘉会医学研究和教育集团(J-Med)和漕河泾开发区联合主办的AIMS2025,以“以人为本,智贯临床”为主题在上海隆重举行。这是AIMS大会连续第五年的举办。会议共有四个主要议题:构建AI就绪的医疗体系、从模型落地到模型试验、脑机接口的临床前沿、AI驱动的精准研发。

本次大会汇聚了来自全球学术界、医疗界与产业界的领军人物,包括NEJM主编 Eric Rubin、NEJM集团副总裁David Sampson、NEJM AI常务主编Charlotte Haug、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副校长刘连新、复旦大学华山医院院长毛颖等多位嘉宾。他们共同分享AI 在医学领域中参与管理、诊断、治疗、创新研究中的各种实践经验。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副校长刘连新教授首先从医疗管理角度分享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医院自2016年起系统开展的人工智能应用布局:医院在诊疗管理、科研创新与患者服务等环节,实现基于国产大模型的智慧平台覆盖,包含挂号、诊疗、支付、随访等场景,助力临床工作人员高效完成各个环节的医疗管理需求。

毛颖教授在大会上系统阐述脑机接口与人工智能融合的最新进展,展示华山医院在神经信号解析、脑功能重建及神经调控方面的突破。团队通过植入式脑机接口临床研究,帮助脊髓损伤与癫痫患者恢复运动和语言功能。他强调,AI正在助力读懂大脑,推动医学重塑,应以伦理为前提,让人机智慧融合成为“增强智能”。

此外,中山大学副校长林天歆,上海市胸科医院院长侯旭敏,临港实验室领军科学家李澄宇博士等多位与会专家一致认为,多模态AI技术的融合应用正推动医学研究和临床实践进入“以人为本”的智能新阶段。从精准诊断到个体化治疗,从科研设计到伦理监管,AI的边界正不断拓宽,其核心价值始终围绕“改善患者健康与医疗体验。

【责任编辑:李朋辉】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