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梦青少年网络素养提升
10月21日上午10时,上课铃一响,长寿区第一实验小学校的二年级(10)班学生们就匆匆地回到课堂。“跑快点,青言法语微课堂又要开课啦!今天我们要学习网络素养知识!”一场别开生面的微课堂徐徐拉开帷幕,欢声笑语给雅静的课堂增添了几分生机。
西南政法大学研究生支教团(以下简称“研支团”)成员尹瑞杰大胆创新,打造“青言法语”校园法治教育实践微课堂,深度挖掘《道德与法治》课程内涵,把法治教育从单调的字面功夫变为多维的即兴互动。普法活动不设固定内容,时政热点出现什么,课堂内容就讲学什么,以“小而特”保持素材新鲜感。当前,“青言法语”微课堂的每期话题,都能成为学生口中的“热搜词”。
筑牢网络安全防线
“同学们,如果收到陌生人的游戏充值链接,该怎么办?”在法治课堂上,研支团成员小尹抛出一个问题,瞬间点燃了孩子们的讨论热情。课堂没有枯燥的法条灌输,采用“案例再现+法律解读+互动问答”的模式,通过模拟网络诈骗场景、播放改编自真实案例的动画短片,引导学生们思考如何应对网络风险。一名观看情景剧的同学小王感慨道:“原来泄露个人信息这么危险,以后再也不随便填写陌生问卷了!”
图为参加活动的同学观看专题片 长寿区第一实验小学提供
图为研支团尹瑞杰宣讲网络不法行为 长寿区第一实验小学提供
随后,研支团成员以《未成年人网络素养提升》为题开展法治宣讲课程。课程紧密结合“粉色头发女孩遭网暴离世”、“武汉母亲因丧子之痛不堪网暴轻生”等社会事件,运用法心理学三元交互模型,科学阐释网络对未成年人的影响及网络霸凌的成因危害,联系《未成年人保护条例》具体条文展开教学,剖析因不当言论在网络环境中引发争议和因误解导致双方相互攻击的心理成因,引导同学们认清言行失范的沉重代价,增强网络不良信息的辨识能力,坚决抵制网络空间失范诱惑,自觉约束网络行为。
图为参加活动同学发表感想 长寿区第一实验小学提供
争做网络文明卫士
研支团成员还精心设计“网络欺凌模拟法庭”“个人信息保护情景剧”等互动环节,让孩子们在角色扮演中理解《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的核心条款,如“不得向未成年人提供诱导沉迷的服务”“网络平台需建立内容审核机制”等。通过情景模拟游戏,学生分组演绎网络交往场景,切身感受语言暴力带来的伤害,深刻理解理性表达与尊重他人的重要性。研支团成员引导学生掌握举报、屏蔽等自我保护技能,强化应对网络不良行为的实践能力。整个过程寓教于乐,切实提升未成年人的网络文明意识与自护水平。
图为研支团尹瑞杰宣讲如何成为网络小卫士 长寿区第一实验小学提供
在互动环节,研支团成员组织学生开展“我承诺”集体宣誓活动。学生庄严承诺:不发“伤人话”,不做“跟风者”,敢当“小卫士”,多传“正能量”,积极传播网络正能量,营造清朗网络空间。宣誓声铿锵有力,回荡在教室的每一个角落。随后,孩子们在“绿色笔触”承诺墙上郑重签下自己的名字,一笔一划承载着对文明用网的庄严承诺。小朱同学表示:“宣誓使我深刻认识到正确使用网络的重要性。网络在很多方面具有积极作用,唯有规范使用方能真正受益。”
图为我宣誓:争当网络小卫士 长寿区第一实验小学提供
共绘清朗网络蓝图
研支团成员围绕“绿色网络”主题,指导学生通过艺术创作描绘心中的清朗网络空间。同学们充分发挥想象力,以儿童画形式具象化表达对健康网络生态的愿景。研支团全程提供艺术指导,协助优化构图与色彩运用,引导未成年人将文明用网理念融入创作。作品集中展现童真视角下的和谐网络图景,通过绚丽色彩与创新构思彰显未成年人共建网络文明的坚定信念。
长寿区第一实验小学班主任黄老师表示:“活动有效提升了未成年人网络素养,通过美育载体深化了争做网络文明卫士的行动自觉。研支团提供了富有教育意义的普法活动,创造了难忘的成长记忆。”
本次活动由西南政法大学团委与长寿团区委协同推进,通过创新宣教形式,开展沉浸式、互动式交流,让法治理念如春风化雨般润物无声地走进童心,使孩子们真切感受到法治的温度与力量,推动未成年人网络保护从“被动防御”向“主动培育”转变,实现科技向善与规则赋能的有机统一,增强未成年人成长成才的信心与内生动力,助力他们在清朗的网络空间中逐梦前行。
未来,西南政法大学第27届研支团将满怀期待与决心,把实习中积累的教学经验、管理方法和育人智慧带到支教岗位,精准对接服务地学校的实际需求,持续打造“开学第一课”、“青言法语”微课堂等支教精品项目矩阵,用专业与热忱点亮孩子们的梦想! (西南政法大学 尹瑞杰)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