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科考成果发布!贵州绥阳双河洞长度刷新至439.7公里

最新科考成果发布!贵州绥阳双河洞长度刷新至439.7公里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10-24 18:57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新闻发布会现场

10月24日,贵州绥阳双河洞第24次国际洞穴科学考察成果发布会在双河洞国家地质公园举行。最新科考成果发布显示:截至目前,双河洞系统继续稳居世界第三、亚洲第一长洞,纵深仍保持中国第三。共确认洞口115个,总长度较去年增加了2.6公里,达到439.7公里;未连通部分新增洞口57个累计达411个,总长度增加32公里累计达184公里。

成果发布环节,贵州省山地资源研究所党委委员、副所长周文龙与法国洞穴联盟驻中国代表、世界第三长洞首席科考官让·波塔西对此次科考的核心成果展开详细解读:地质遗迹方面,在尚未连通的北部洞穴系统中,新发现一处规模较大的石膏与天青石沉积洞道,表明次生硫酸盐矿物在双河洞区域广泛分布,暗示硫酸作用对巨型白云岩洞系形成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科考队员深入洞穴

古生物研究方面,种类和数量均有所增加,科考专家陆续在双河溶洞群中发现晚更新世“大熊猫-剑齿象动物群”化石遗存新个体,其中:新增大熊猫个体6具(累计达52具)、剑齿象个体1具、犀牛个体2具、鬣羚个体7具。首次在国内发现4具较为完整的羚牛个体,为研究该物种演化及相关研究提供珍贵材料。

人类活动遗迹方面,科考专家还在一处竖井中集中发现了大量具有明显人为扰动痕迹的骨骼遗存,经实验室分析确证为“烧骨”,其年代可追溯至约1400年前。为进一步掌握人类活动与洞穴环境之间的互动关系,本次科考采用地面激光扫描对洞道结构进行复刻,重点对用火痕迹进行现场调查,并对烧骨遗存进行采样以作后期研究。

羚羊化石

双河洞洞穴系统拥有全球范围内珍稀、奇特的地质景观。自上世纪80年代起,绥阳县人民政府联合贵州科学院山地资源研究所,连续37年持续对双河洞开展科学考察,形成了丰富的科研成果。今年6月,双河洞成功入列《世界遗产预备清单》,已具备申报世界自然遗产的必要条件。

通过本次联合科考,中外专家在双河洞综合探测与科学考察等方面取得突破性成果,为巨型白云岩洞系发育演化研究、区域生物演进与环境变迁考证,以及同步推动双河洞申报世界自然遗产和世界地质公园等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撑。(袁生|编辑:中国日报社贵州记者站 杨军)

 

【责任编辑:舒靓】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