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配送,温情服务

精准配送,温情服务

来源:鲁网 2025-10-22 13:36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物流配送服务已成为连接企业与客户的重要纽带。然而,对于老年人、残障人士等弱势群体而言,传统的配送模式往往难以满足其特殊需求。近期,颍上中转站推出了一系列创新举措,从细节入手,打破服务壁垒,让配送服务更加温暖、更具包容性。显著提升了弱势群体客户的满意度与获得感。

一、主动沟通,打破行动鸿沟

针对许多老年人行动不便特点,大力推广和强化电话沟通服务,确保配送前电话联系,耐心确认上门时间、询问是否有特殊需求(如临时更改地址等)。

二、入户延伸,传递末端服务

对于行动不便的残障人士、高龄独居老人等群体,简单的“门到门”服务已不足以满足其需求。要求配送人员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提供“入户延伸服务”。这包括但不限于:将货物搬运至客户指定的货架、房间等位置。同时,经过培训,服务时更具耐心,注重沟通语气,会主动询问“是否需要帮忙放置到更顺手的地方”?这些看似微小的举动,极大地缓解了弱势群体搬运货物的困难,传递了物流服务的人文关怀。

三、长效跟进,构建持续关爱

不定期进行电话回访,了解其近期的配送服务体验与潜在需求,形成服务跟踪机制。这使关爱不再是单次行为,而成为一种稳定、可预期的服务承诺。

物流配送服务的价值,不仅在于速度与广度,更在于其蕴含的温度与包容性。上述三项举措的落地实施,从沟通模式、服务深度到长效跟进,形成了一套组合拳,精准地回应了弱势群体在物流服务领域的“急难愁盼”。这不仅是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提升核心竞争力的体现,更是推动公共服务均等化、构建包容性社会的重要一环。(岳强)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黄凌睿】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