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影中的桥梁:新一代华人影人以影像讲述中美文化共鸣

光影中的桥梁:新一代华人影人以影像讲述中美文化共鸣

来源:鲁网 2025-10-21 16:29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在全球影视创作的浪潮中,新一代华人影人正在以光影为桥梁,在国际舞台上讲述属于中国文化的故事。他们通过独特的影像语言,将中式情感与普世价值结合,在跨文化语境中呈现出深层次的情感共鸣。

由UCLA(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团队创作的影片。《鲤》(Koi),正是这一趋势的生动例证。影片由导演兼编剧施泰戈(Taige Shi)执导,摄影指导查雨昕(Yuxin Cha)担任视觉统筹。

(鲤-电影截图)

故事以一对亚裔父子的情感冲突为主线,通过“锦鲤”这一象征迁徙与坚韧的意象,展现出海外华人在文化夹缝中的身份探索与内心和解。影片以细腻的光影语言打动观众,自上映以来,接连入围并获奖于多个国际电影节,包括Dances With Films, WorldFest-Houston、New Zealand Asia Pacific Film Festival、Thomas Edison Film Festival等,在国际影坛引发关注。

(鲤-电影截图)

“我们希望观众看到的不只是故事本身,而是文化在细节中的流动与延展。”施泰格表示。影片的镜头节奏平缓而克制,水面波光、自然风声与人物的静默形成一种独特的东方叙事气韵。这种通过影像建立“情感共振空间”的方式,也让影片在多地展映中受到好评,被认为是当代青年电影人对跨文化亲情主题的细致回应。

(导演/编剧 – 施泰戈)

在《Koi》的影像构建中,摄影团队以东方美学为灵感,强调自然光的呼吸感与画面的留白。查雨昕在创作中提出“让光线成为情绪的延伸”的理念——她通过水面反射、景深变化与色温控制,将人物的内在情感融入环境之中。为了还原中西视觉语境的融合,团队在不同地貌环境中取景,查雨昕带领摄影组进行多轮光线测试,并与后期团队确定影片的色彩基调,使影像既具现实质感,又保留文化隐喻的温度。影片的视觉设计成为传达文化情感的核心。

(鲤-电影截图)

摄影指导查雨昕以自然光影和柔和色调营造出富有层次的现实质感,使角色的情绪与环境之间形成呼应。她注重以镜头呈现人物的孤独与理解,让观众在视觉节奏中感受到文化漂泊的微妙情绪。

(摄影指导 – 查雨昕)

《鲤》的创作也延续了查雨昕与施泰格此前合作的影片《Reconnect》的创作精神。该片以现实主义风格讲述华人父子关系的情感裂隙与修复,曾获New York International Film Awards最佳摄影奖,并入围上海国际短片周、洛杉矶亚洲电影节、硅谷亚太影展等多个国际影展。两部作品共同展现了年轻华人影人在国际创作语境中,以影像为载体表达文化共情的努力。

正如查雨昕所说:“光影的语言,是人与人之间最直接的交流。它能跨越国界,让情感被理解,也让文化被看见。” 这些来自世界顶尖学府的新生代影人,正在以更加自信和开放的姿态,在国际舞台上讲述中国故事,传递跨文化理解与人文温度,为中美文化交流注入新的生命力。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程慧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