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后的团洲垸,早已褪去洪水过境的萧瑟,每一条街巷都涌动着鲜活的烟火气。小区沿街的店铺门前,鲜红的小国旗被风掀起边角,轻轻摇曳间,既是对节日的余韵留存,更是对生活重启的热切期盼。空气中散逸的不再是洪水浸泡后的潮湿霉味,而是红烧肉的醇厚香、包子铺的麦香,混着居民的谈笑声、商户复工的电钻嗡鸣与冰柜启动的低响——一曲交织着生机的“重生乐章”,正在这片土地上缓缓流淌。
每当有人问及团洲垸的灾后重建,岳阳市华容县烟草专卖局的工作人员总忍不住打开话匣子。那些踩着泥水走访的清晨、握着老人的手耐心讲解的午后、帮商户搬货架的黄昏,都藏在“复业”二字里。而眼前这片渐渐热闹的土地,不仅让群众的好日子有了更坚实的盼头,更让奋战在一线的他们,收获了满溢心间的温暖与力量。
弯下腰,用服务让心头踏实
(为受灾零售户清洁店铺)
“小康啊,你瞅瞅这证……”在团洲垸老街的“张记便民店”里,72岁的张大爷枯瘦的手捏着一张皱巴巴的许可证,指腹反复摩挲着边缘的霉斑,原本清晰的字迹早已被洪水泡得模糊不清。他眼眶泛红,声音带着抑制不住的颤抖:“我这老伴眼神不好,手机也不会用,要是补不了证、开不了店,老婆子的药钱、家里的生活费,可咋凑啊?”
小店是张大爷家唯一的收入来源,老伴常年卧病在床,许可证损毁的事,让他连着几晚睁着眼到天亮。负责摸排的市管员康万理刚跨进店门,就看出了老人的焦灼。他赶紧拉过店门口的小板凳,扶张大爷坐下,又从随身的便民包里掏出一瓶矿泉水,拧开瓶盖弯腰递到他手里:“张大爷,您别慌,我们就是专门来帮您解决这事的!您慢慢说家里的情况,我帮您填‘受灾台账’,后面的申请流程我一步一步教您,资料今天就能现场交,不用您多跑一趟。”
康万理的笔尖在台账上轻轻滑动,每一项信息都反复核对:“店铺名称是‘张记便民店’,地址在团洲垸老街32号,对吧?”听到张大爷说老伴需要长期服用降压药,她特意在“家庭特殊情况”栏画了个醒目的三角标记;确认许可证号时,更是凑到老人耳边,逐位念出来确认:“第8位是3,不是8,您再想想?”待所有信息核对无误,他又用团洲垸的方言掰开揉碎了讲:“您只需要找张身份证复印件,再签了这张申请表,剩下的我们带回局里走流程,证办好的当天,我就给您送过来。”
像张大爷这样的受灾弱势群体,是华容县局重点帮扶的对象。为了让每一户受灾零售户都能被照顾到,工作人员分成6个摸排小组,踩着泥泞的路逐户上门。有的零售户住在偏远村组,雨后的土路满是坑洼,胶鞋陷进泥里拔出来时溅得裤脚全是泥点,他们却笑着说“走慢点儿就不滑了”;遇到行动不便的残疾人商户,他们就蹲在轮椅旁,把申请表举到对方视线平齐的高度,逐字念出填写要求;拍摄证件照时,还会特意调整角度避开窗外强光,确保照片清晰合格。截至目前,华容县局已完整收集团洲垸80余户受灾零售客户的信息,为每户都量身定制了“一对一”服务清单——那一双双拉着群众的手,把暖意稳稳送到了水退之处、商户心里。
走进门,以政策助积极复业
(为零售户宣讲政策)
“各位乡亲,今天咱主要说复业后的经营注意事项,有啥不懂的,随时举手问!”团洲乡村委会门口的空地上,几张旧桌子拼成的“临时宣讲台”前,挤满了拎着布袋子的零售户。华容县局的工作人员站在桌后,手里举着打印好的《复业政策要点》,特意用红笔圈出重点,怕后排的人看不清,还特意提高了声调。零售户们手里的笔记本写得密密麻麻,有人没记全“卷烟订货时间”,工作人员就把自己的宣讲笔记复印了十几份,挨个递过去。”
类似这样的经营政策宣传,自从团洲垸迁移点完成集中安置后,已开展了10次,每一次都像一场“及时雨”,把商户最关心的问题讲透、讲明白。除了线下宣讲,工作人员还建了“团洲垸受灾零售户服务群”。每天群里都会准时推送复业指引、政策解读;遇到不会看电子版指引的老年客户,工作人员还会单独打电话,逐条逐项向客户解读。截至目前,群里已推送各类实用信息80余条,小小的微信群,成了商户们的“复业智囊团”。
搭把手,共结对促顺利开业
(为零售户准备开业工作)
2025年以来,华容县局更是把帮扶工作落到了“心坎上”,先后5次组织党员先锋队前往团洲乡。党员吴勇和陈叔结成帮扶对子后,每周三下午都会准时出现在陈叔的店里:“陈叔,这周生意咋样?货架上的货够不够?有没有啥难事儿?”
看到陈叔的货架上商品摆得杂乱,零食和日用品混在一起,吴勇又手把手教他陈列:“您把日用品放右侧,方便来买酱油醋的顾客;零食放进门显眼处,小孩一眼就能看到。”他还掏出手机,展示其他复业店铺的陈列照片,帮陈叔调整货架高度:“这个层板再调低5厘米,老年顾客拿东西不用踮脚。”
“吴勇每周都来,比我自家孩子还上心!”陈叔指着店里整齐的货架,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之前我愁装修、愁陈列,晚上睡不着觉,他一帮忙,啥问题都解决了。现在店装好了,货也备齐了,每个月生意都比上个月好,心里特别踏实。”
党员先锋队还会每月对比受灾户的复业进展,遇到进度慢的客户,就重新制定帮扶方案:有的商户缺启动资金,他们就帮忙对接小额贷款政策;有的商户不会用订货系统,他们就带着平板电脑上门,教到对方能独立操作为止。真正把“帮到点上、扶到实处”,刻进了每一次帮扶里。
如今的团洲垸,街头的零售店铺陆续亮起招牌,几个邻居围着商铺的货架挑零食,笑声飘出店外,巷口的水果店前,老板正用大喇叭吆喝着“新到的橘子,甜得很”——熟悉的吆喝声、顾客的交谈声、收银机的“滴滴”声等等交织在一起,一幅满是生机的复业图景,正在团洲垸的街巷间徐徐展开。
(通讯员:袁嘉乐)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