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分别的爱》破解AI教育困境 教育重在育“人”

《无分别的爱》破解AI教育困境 教育重在育“人”

来源:鲁网 2025-10-21 14:16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在当前人工智能技术迅猛发展、深度融入日常生活的大背景下,家庭教育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新课题。中国教育电视台一套《无分别的爱》第四期节目以此为切入点,通过一场生动的家庭对话,深刻揭示了横亘于两代人之间的“AI认知代沟”,并邀请专家为陷入困惑的千万家庭提供破局之道。

节目伊始,一段真实的父子争执引发了观众强烈共鸣。面对父亲“不深入学习,脑子会生锈”的担忧,儿子一句“AI发明出来就是要用的”的反问,精准戳中了当下家庭教育的痛点。

父亲代表了一种“未雨绸缪”的焦虑,坚信必须“深耕”技术,孩子才能在未来立于不败之地;而儿子则代表了“活在当下”一代的务实,认为“善用”工具才是核心。这场发生在无数家庭客厅里的观念碰撞,成为本期节目探讨的起点。

专家解读:超越技术竞争,回归内心丰盈

针对这一普遍性焦虑,林巨老师在节目中指出“AI时代的核心竞争力,恰恰是与心在一起的能力。” 林巨老师阐释道,教育的首要任务是“把孩子的东西还给孩子”,赋予他们充分的探索空间,在自主尝试与体验中建立深刻的自我认知。

张杨老师随后抛出了一个振聋发聩的问题:“我们一直强调的‘竞争力’,究竟是要和谁竞争?想赢了谁?又一直在害怕输给谁?”她犀利地指出,“真正的成功与幸福,源于内在的自我满意。AI时代最令人担忧的,不是孩子不会编程,而是孩子不会做自己,失去了感受幸福、定义自我价值的能力。”

破局之路:用“欣赏”取代“恐惧”,让每个生命绽放独特光芒

那么,家庭教育的出路在何方?节目为观众清晰地指明了方向:从“技术焦虑”转向“生命关怀”。

林巨老师强调,每一个找到心中所爱并为之勇敢活出来的生命,其路径都是独特的、不可预测的,这正是AI算法无法计算和复制的。

张杨老师在节目中强调“当我们停止用‘害怕落后’的恐惧来驱动教育,开始用‘欣赏独特’的眼光来看待孩子时,教育才能真正回归其本源。”每个孩子都有其独特的天性与潜能,当他们被允许在自己热爱的领域深耕时,自然能在AI时代找到专属的赛道,散发出技术永远无法替代的人性光芒与创造力。

节目意义:重塑教育价值观,为未来奠基

本期《无分别的爱》不仅是一次对家庭技术焦虑的疏导,更是一场关于教育本质的深度思辨。最好的教育,是培养能够驾驭技术、而非被技术奴役的完整的人。通过践行“无分别的爱”,欣赏并滋养每个独特的灵魂,我们才能帮助下一代在AI的浪潮中,真正成为技术的主人,并用他们充满热爱与创造力的生命,去定义一个更有温度的未来。

《无分别的爱》每周日13:10于中国教育电视台一套持续播出,旨在为更多家庭带来情感教育的深度启迪与现实思考。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程慧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