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场因美容服务引发的消费纠纷在绵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科技城新区分局与绵阳市涪城区人民法院的共同努力下成功化解。这起案件展现了行政调解与司法调解协同发力解决基层矛盾的显著成效。
事件源于2025年9月,消费者陈女士通过美团及线下购买科技城新区某美容店面部护理服务和相关产品,共计支付1596元。护理后,陈女士出现面部过敏现象,与商家沟通要求全额退款未果,遂通过12315平台进行投诉。
在绵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科技城新区分局调解介入下。商家先后分别给出了退款500元、980元的方案,但均遭陈女士拒绝,并表明将对商家进行司法诉讼。就在纠纷陷入僵局之际,科技城新区分局与绵阳市涪城区人民法院联合启动“府院联动”机制,开展联合调解。
调解采取“背对背”分头沟通策略,法院调解人员向商家释法明理,市场监管人员引导消费者理性维权。经耐心协调,最终达成和解,陈女士退回未拆封产品,商家退款1396元。
2025年3月15日,绵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科技城新区分局与涪城区人民法院签订了《关于建立消费者权益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合作框架协议》,建立起“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紧密衔接的长效机制,有效整合了市场监管部门的行政调解能力与法院的司法权威,实现了“1+1>2”的治理效果。本案的成功调解,彰显了行政与司法协同治理的创新成效,深入践行了新时代“枫桥经验”,有效的提升了社会治理效率,降低了群众维权成本。(绵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科技城新区分局)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