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大地,菜香四溢。在“中国蔬菜之乡”山东寿光,90万亩蔬菜大棚连片成海,138处农贸集市昼夜繁忙。山东潍坊寿光市烟草专卖局摒弃单一化、程式化的宣传模式,推动法律法规与群众生产生活场景实现深度融合与有机嵌套,创新构建“大棚普法+集市普法+零售户”三维场景模式,将《中华人民共和国烟草专卖法》融入菜农辛勤劳作的田间大棚、热闹繁忙的集市、卷烟经营零售户,全力以赴镌刻国有企业的法治担当。
大棚普法:让法律知识扎根泥土
“王叔,您看这张彩页上写着,真烟防伪标识有讲究,真烟在镭射膜阳光下会变色,假烟印刷粗糙,多了解能少吃亏。”在寿光市洛城街道郭家营村的蔬菜大棚内,寿光烟草“金叶护农队”队员李国伟手持真假烟鉴别彩页,正为菜农王建国讲解鉴别技巧。这样的“大棚普法课”,已成为寿光菜乡的法治新景。
针对寿光菜农分布广、经营场景多样且不同群体学法需求差异大的特点,寿光市局创新推行“1名专卖执法人员 + 1 名法律顾问”的“1 + 1 结对送法”模式,以“沉浸式走访”精准把握需求,用“一类一策”靶向施策:对于老年菜农群体,考虑到他们接受新事物能力相对较弱,重点讲解与日常经营紧密相关的“烟草专卖零售许可证使用规范、禁止销售非法烟草制品”等基础法规,用方言土语耐心解读,并现场发放图文并茂、简单易懂的法律宣传手册;对于经营规模较大、有拓展经营意向的菜农,着重介绍“烟草专卖法律法规中关于经营场所变更、扩大经营范围的相关规定”,结合实际案例分析违规经营风险,协助他们制定合法合规的经营规划;对于经常在蔬菜交易市场工作的农户,重点强调“维护市场交易秩序、防范假烟流通”的重要性,现场演示如何通过扫码等方式辨别烟草制品真伪,组织模拟“发现假烟后如何处理”的场景演练。
目前,寿光市局已组织对菜农群体开展普法活动60余次。
集市普法:让法治声音响彻市井
“一观封签是否正,二摸烟纸质感明,三嗅烟香辨异同,四查编码溯源踪。”秋日的寿光市纪台镇大集上,人声鼎沸、热闹非凡。寿光烟草“菜乡普法先锋队”队长王朋将真假卷烟整齐地摆放在临时展台上,一边操作一边大声传授着自己总结的“四步鉴别真经”。周围赶集的村民们围得密不透风,有的伸长脖子仔细观看,有的伸手轻轻触摸卷烟包装,还有的赶忙拿出手机拍照记录,现场热闹的氛围中,满溢着大家对法律知识的渴望与追求。
图为普法队员在集市向群众进行普法宣传
在纪台镇热闹大集的熙攘人群中,寿光市局搭建的普法摊位格外引人注目。摊位前,工作人员手持话筒向围拢的群众发问:“各位老少爷们儿,咱唠唠,有人在网上打着‘特供烟’‘内部烟’幌子卖烟,合法不?”“肯定不合法呀!”很快有人应声答道。“没错,这就是典型网络售烟违法行为!”工作人员顺势用“以案释法”讲解起各种涉烟违法行为及其后果。摊位一侧笔记本显示屏上滚动播放着动漫普法短片,融入模拟执法人员查处无证经营摊位时与摊主对话等情景小短剧元素,配上生动解说;旁边展板上,这些案例被编成跌宕起伏的小故事,图文并茂。这时,在一旁认真观看的环卫工人李有全赞不绝口:“这种普法形式太新颖了,一下子就记住了!以前看法律条文枯燥又难懂,现在听故事,就像身边事儿一样,不知不觉就学到法律知识。
线上线下深度联动:多维度筑牢普法坚实防线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迅猛发展,寿光市局在筑牢传统普法阵地的同时,灵活运用段视频、直播、微信等多种方式,不断丰富普法宣传的形式,推动线上线下联动发力,提升普法宣传的实效。
线上,寿光市局借助“寿光菜乡普法通”融媒体平台,定期推送图文并茂的法规解读、生动有趣的以案释法动画短视频,将晦涩的法律条文转化为通俗易懂的生活故事。“以前觉得法律离我们很远,现在群里天天学,才知道处处都离不开法,多亏了这些提醒,让我避免了好几次经营风险!”纪台镇零售户张全德感慨道。
图为普法人员在融媒体平台向零售户进行普法宣传
线下,寿光市局把普法阵地拓展到群众身边:在寿光市烟草专卖局第二基层服务站设立“普法驿站”,为零售户提供一对一法律咨询服务;并在基层服务站设立“普法暖心吧”,增加部分涉烟法规书籍,方便零售户在办理业务时进行普法学习;在物流园区,设置趣味案例展板、情景模拟咨询等形式,将“网络售烟违法”“向未成年人售烟追责”等知识送到群众身边,让普法如春风化雨,润泽人心。
“普法的意义,在于让群众知法于心、守法于行,在法治轨道上安心经营、畅享生活。”寿光市局(营销部)党总支书记、局长、经理毛东伟这样讲。如今,寿光城乡零售户合规经营意识大幅提升,法治已成为守护市场和谐、温暖群众生活的“坚固基石”。
未来,寿光市局将扎根普法前沿,借蔬菜文化节等契机,以情景模拟、互动游戏等多种形式普法,让普法宣传贴民心、法治保障稳市场、国企担当暖万家,为基层治理注入“寿烟法治新力”。(通讯员:徐虎)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