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冷水江:小店“靓”起来 生活“暖”起来

湖南冷水江:小店“靓”起来 生活“暖”起来

来源:鲁网 2025-10-20 14:11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清晨六点,粘禾村还笼罩在一层薄雾之中,球溪河面上的水汽尚未散去,刘勋林已经打开了粘禾便民商店的卷帘门。他第一件事不是清点货物,而是将门口的两把长椅擦得干干净净——这是为早起下田或等车的村民准备的。

“刘老板总是这么早!”路过的种粮大户老李笑着打招呼,“我这几包种子先放你这,中午再来取。”刘勋林利落地接过,在寄存本上记下一笔。这样的清晨,已是粘禾村持续三年的风景。

从杂乱小卖部到智慧便民店

平坦的水泥村道旁,“新农村,新形象”的宣传画与古色古香的店面相映成趣,店内宽敞明亮,布局整洁。四年前的粘禾便民商店却是另一番景象。不到四十平米的店面里,货架是旧的,商品摆放杂乱无章。“最头疼的是卷烟陈列!”刘勋林回忆道,“各种烟混放在一起,顾客要什么我得找半天。”

转机发生在2019年,在冷水江烟草客户经理的帮助下,他毅然加入“湘村636”终端建设,迎来了小店的蜕变:墙体重新粉刷、电路全面改造、定制化货架分区陈列、新增冷链设备与便民服务设施。

(开设各类便民专区)

最让他自豪的是店内新增的“乡村振兴专区”“便民服务角”和“儿童休闲区”。“现在不光店面亮堂了,功能也齐全多了,乡亲们都说我这不像小卖部,倒像个微型超市!”他笑着说道。改造后第一个月,营业额就增长了40%,特别是卷烟销量明显上升。刘勋林指着整洁的背柜说,“现在顾客站在柜台外就能看清所有品牌,选购时间缩短了一半。”

小店化身乡村温情枢纽

刘勋林在店里专门开辟了便民服务区,这里不仅有雨伞、老花镜、急救药品,还有一台用了三年的血压仪。“这是我学会测血压的第三年,”他一边为72岁的陈奶奶测量一边说,“子女在外打工的老人有十几个,我每周帮他们测一次,都有记录。”旁边的本子上密密麻麻记录着每次测量的数据和注意事项。

(老板娘时常关心问候同村老人)

去年冬天,独居老人王大爷突发高血压,正好来店里取快递。刘勋林发现他脸色不对,一量血压高达180,立即联系村医并护送老人回家。此后,王大爷成了店里的“常客”,刘勋林也定期上门探望。“小刘比自家孩子还贴心,”王大爷逢人就夸,“连我每天吃什么药他都记得。”

店门口的快递架也藏着故事。刘勋林准备了不同颜色的便利贴:红色代表急件,黄色是生鲜食品,蓝色是普通包裹。“这样不会漏掉任何一件快递,”他说着,熟练地将刚到的冰鲜包裹放入专用冷藏箱,并立即给收货人发去微信提醒。

从零售老板到乡村赋能者

面对未来,刘勋林有着清晰的规划。他拿出手机展示正在学习的直播课程:“已经学了半个月短视频制作,下个月准备试水直播带货。”他特意在店里布置了一个小角落作为直播背景,摆放着粘禾村的黄桃、红薯粉等特产。

(店主刘勋林)

儿童阅读区也在升级中。“冷水江烟草捐赠了200本图书,我再添置些桌椅,让孩子们有个舒适的阅读环境。”他说着,眼神中充满期待,“我深信知识改变命运。当年我就是靠读书走出大山,现在希望能为村里的孩子们铺就一条更宽阔的路。”

从普通小店主到乡村振兴的推动者,刘勋林的蜕变是政策赋能与个人奋斗相结合的生动写照。粘禾便民商店也不再是单纯的购物场所,更是成为了连接乡情、传递温暖、赋能乡村的重要枢纽。

(作者:谭倩)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李杭育】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