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清”聚力 “护青”成长

“四清”聚力 “护青”成长

来源:鲁网 2025-10-20 13:14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仲秋时节,凉风轻拂,池州市石台县七井中心学校门前的树叶随风摇曳,仿佛在迎接一场别开生面的课堂。伴随着清脆的上课铃声,一场以“书香润童心·法治护成长”为主题的普法宣传活动在校园内温情启幕。石台县烟草专卖局(以下简称石台县局)普法人员用朴实活泼的语言,讲述着一个个贴近生活的法治故事——从网络安全到防范校园欺凌,内容丰富,寓教于乐。孩子们时而认真倾听,时而积极举手回答,稚嫩的脸上写满了好奇与思索。法治的种子,正悄然在他们心中萌芽。这样的场景,正是石台县局持续深化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生动缩影。

近年来,石台县局将未成年人保护与普法宣传作为一项长期系统工程,创新构建“四清”立体化联合保护机制,实现校园、家庭、社会与零售市场的多维联动,推动宣传、执法、监督闭环运行,切实护航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多方合力,织密“社会清”防护网

石台县局联合县检察院、公安、市场监督管理、司法等部门,建立信息共享、联合巡查与案件协办机制,将校园周边零售店及重点区域纳入重点监管范围。

“我们平时也很注意,但怎么才能完全避免误将卷烟卖给未成年人?”店面位于县中学不远处的零售户孙婷婷在检查中向工作人员询问。卷烟专卖执法人员汪伟微笑回应:“严格守法经营,就是保护孩子的最佳方式。平时多提醒、多把关,我们也会提供指导和支持。”孙婷婷听后连连点头,承诺将进一步规范经营。

在一次次的耐心沟通中,法律不再是冰冷的条文,而成为零售户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通过联合执法与普法宣传相结合,石台县局逐步织就一张覆盖社区、校园周边和零售市场的“防护网”。社区公益活动、法治宣传手册等多种形式齐头并进,让法律知识更易懂、更入心。联合执法不仅有效震慑违法行为,也在社会上营造出尊法守法、关爱未成年人的良好氛围。

法治教育,打造“校园清”主阵地

“如果你看到身边有同学或是自己被欺负,该怎么做?” 在今年开学季的专题讲座中,普法人员宋志明向5年级孩子们抛出问题。“报告老师。”“劝阻别人停止欺凌行为”“对,及时提醒和报告,正是保护同学、也是保护自己的有效方式。”互动式教学不仅提升了课堂参与度,更将法律知识转化为学生可感知、可行动的生活准则。

石台县局聚焦青少年群体,将法治教育作为校园安全管理的重要一环,推动法律知识融入日常教学。依托辖区中小学,建立“常态化联动、分层次推进、多形式覆盖”的合作机制,持续开展主题班会、法治讲座、案例解析等活动,系统普及未成年人保护法、烟草专卖法律法规及电子烟管理政策。

通过一系列扎实举措,校园法治宣传实现“课内课外同频共振”,学生运用法律进行自我保护的意识不断增强,为营造健康清朗的校园环境奠定了坚实基础。

家庭联动,激活“家庭清”微细胞

家住城区中心的小学生家长卢娟娟在参与普法活动中说道:“保护孩子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共同发力,只有齐心协力,孩子才能安全成长。”家长们表示,将主动加强与学校、社区的沟通,配合监督孩子的日常行为。石台县局通过发放《致家庭一封信》、签订共管协议书等方式,引导家长履行监护责任,参与未成年人行为监督。

随着家长法律意识和教育理念的提升,家庭监督与学校教育形成有效互补,社区宣传与执法检查成为重要支撑。一个覆盖学习、生活、休闲等多场景的未成年人保护网络正逐步完善,保护理念深入千家万户,融入成长的每一个细节,推动形成系统化、常态化的守护机制。

数字赋能,探索“码上清”新路径

“这个二维码,能普及未成年人保护知识,还能对不法行为进行举报?”在仁里镇东柱超市广场宣传点,卷烟零售客户卢义军感兴趣的站在咨询台询问。“可以举报,也能实时了解最新法规,实现宣传与监督同步。”“这样很方便,我们也成了保护孩子的一员。”

石台县局推出未成年人保护专属二维码,张贴于校园周边零售店和社区宣传栏,公众扫码即可查阅相关法律法规与电子烟政策,也可提交违规线索,实现线上普法与线下监督有机结合。

二维码平台收集的社会反馈和风险线索,为巡查和宣传策略的优化提供数据支持,有效提升普法覆盖与监督效率,为未成年人保护注入了鲜活的数字力量。

“四清”机制实施以来,校园教育、家庭引导、社会协同与零售监管形成有效闭环,违法售烟行为明显减少,校园环境更加清朗,青少年自我保护意识持续增强,家长与社会公众的参与度不断提高。石台县局将持续深化制度创新与社会协作,推动宣传教育、行政执法与社会监督深度融合,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保驾护航。(池州市烟草专卖局(公司) 郑梓均、许华胜、田帆)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黄凌睿】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