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会宁烟草:多维反诈宣传 筑牢安全防线

甘肃会宁烟草:多维反诈宣传 筑牢安全防线

来源:鲁网 2025-10-20 13:18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面对当前电信网络诈骗案件多发态势,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烟草专卖局通过精准化、场景化反诈宣传,把防骗知识带到百姓身边,护好群众的“钱袋子”。

精准对接零售户,守好经营“安全门”

会宁县烟草专卖局客户经理在日常走访服务中加入反诈宣传内容,将反诈手册递交给每位零售户,并列举近期较为常见的“虚假订单”类骗局,告诉零售户常见的套路——有人假扮成烟草公司工作人员,向客户索要货款;还有诈骗份子在后台制作虚假订单,诱使客户扫描二维码向指定账户汇款。

“阿姨您看,我们发布通知都是在官方的公众号里面发布的,如果有紧急情况,我们会由本人在微信群里面发公告,您收到的这种只让转账的信息肯定是骗人的。”张阿姨边记要点边感慨,“以前总想着诈骗离自己很遥远,现在才知道随时都有可能掉进诈骗份子的陷阱里面,以后一定要注意啦!”客户经理还在零售户微信群里推送了反诈短视频,日常不断加强对零售户反诈意识的培训,提醒零售户如果发现可疑情况或者遭遇诈骗一定要及时联系派出所,织牢经营反诈防护网。

图为客户经理为零售户宣传反诈信息

志愿者进社区,织密居民“防护网”

周末,会宁县烟草专卖局志愿者来到社区广场,设立反诈防骗宣传台,并挂上了“反诈防骗,从我做起”的红色横幅。志愿者们给过往的群众发放反诈防骗手册,手册中将“养老诈骗”“刷单诈骗”等案例用漫画方式呈现,帮助大家理解更加透彻。

“老爷爷,要是您接到有人说‘您中了大奖,缴纳手续费后领取大奖’的电话绝对不能相信!”志愿者小邓给广场的大爷正在讲解最新的骗局。志愿者小董也在旁边补充“您看这个手册上写了反诈APP的安装方法,要是来诈骗电话,这个反诈APP就能自动预警”。

从早上9点到下午4点,志愿者给群众们发放宣传资料100余份,答疑解惑30多条,“不轻信、不透露、不转账”的反诈理念深深扎根于广大社区居民心中。

图为志愿者在社区讲解反诈案例

下沉帮扶村,筑牢村民“防骗墙”

在会宁县烟草专卖局对口帮扶的孙去村,工作人员结合村民生活特点,用方言开展反诈宣传。驻村队员们利用村民闲暇时间,向大家宣传讲解“冒充亲属借钱”“虚假扶贫项目”等专向农村群众的电信网络诈骗案例。“有冒充村干部向大家要‘扶贫保证金’的;也有谎称办低保骗钱的……其实大部分诈骗陷阱都是比较容易避免的,但总有群众掉进这些‘坑’里。”驻村队员老范如是说。

工作人员还特意提醒村里的老人:“如果有人让您把养老钱投入‘高收益项目’,一定要先同您的孩子或是村里的干部商议,千万不要直接转账。”村民张大妈感慨的说:“前段时间跟我一起打牌的老李接到了个电话,电话那边说是有门路挣大钱,我就说天上不会掉馅饼,果然是各种骗术!”工作人员还将反诈海报贴到了村公告栏,让反诈知识传遍村里的每个角落。

从零售店铺到社区广场,再到乡村田野,会宁县烟草专卖局坚持群众在哪里,阵地就在哪里,采取喜闻乐见的方式向群众宣传普及反诈知识,提升群众识骗防骗意识,用实际行动构筑一道坚固的反诈安全防线,为维护地方平安稳定贡献烟草力量。(王丽琰)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黄凌睿】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