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双流区文明办与四川省妇联的联合带队下,成都双流区文明和美乡村建设“村村行”调研行动扎实推进。成都中医药大学青年学生代表鲍挚诚随队参与调研,按既定行程先后走进黄龙溪镇川江村、永安镇三新村、彭镇岷江村及彭镇金马村,立足学生视角、发挥专业所长,为乡村发展精准献策,在基层实践中彰显新时代青年学生的责任与担当。
在黄龙溪镇川江村,针对当地文化活动丰富但老年健康服务供给不足的问题,鲍挚诚结合所学专业,建议以高校学生志愿团队为纽带,对接学校附属医院资源开展“中医药下乡”公益活动,定期为村民提供理疗服务与慢病咨询,切实填补农村养老健康服务短板,得到带队单位与村两委的认可。
聚焦永安镇三新村永安竹编非遗产业传承断层、附加值低的困境,作为青年学生代表,他从年轻群体消费需求与文化传播特点出发,提出“竹编+中医药”跨界创新构想,建议开发养生类文创产品;同时推动高校设计、经管专业学生团队与村落对接,提供品牌包装、电商运营等实践支持,助力非遗产业吸引青年传承者、拓宽发展空间,为带队单位推进乡村文化振兴提供了青年视角的解决方案。
在彭镇岷江村,面对农旅融合发展中健康配套不足、农产品深加工薄弱的问题,鲍挚诚提议植入中医药养生元素打造特色农旅线路,并组织农学、中医药学专业同学组建技术小组,推广中医药绿色驱虫技术,为当地生态农业发展提供专业支撑,契合调研行动聚焦产业振兴的核心目标。
抵达彭镇金马村后,针对该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效巩固与村民健康素养提升需求,他建议组建大学生宣讲队开展环保与健康科普活动,同时联动学校实验室资源,为村落提供饮用水安全、农药残留检测等技术支持,助力构建“环境整治+健康管理”长效机制,与带队单位推进乡村治理提质的工作方向同频共振。
此次调研中,鲍挚诚以青年学生的活力与专业素养,为双流区文明办、省妇联带队的调研行动注入青春动能,搭建起校地协同的沟通桥梁。他表示,后续将联合更多同学系统梳理调研成果,推动建立“高校学生实践基地”,让青年学生在乡村振兴的实践舞台上持续贡献智慧与力量,助力调研成果转化为和美乡村建设的实际成效。(许贺翔)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