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荷合作培养博士项目十周年交流会在京举行

10月15日,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与荷兰瓦赫宁根大学合作举办农业与生命科学博士学位教育项目10周年交流会在北京举行。

中荷合作培养博士项目十周年交流会在京举行

来源:中国日报 2025-10-17 14:51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中国日报10月17日电 10月15日,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与荷兰瓦赫宁根大学合作举办农业与生命科学博士学位教育项目10周年交流会在北京举行,中国农业科学院院长、中国科学院院士黄三文,中国农业科学院副院长刘现武研究员,荷兰瓦赫宁根大学及研究中心校长及执委会副主席卡罗琳·克勒兹(Carolien Kroeze),中国农业科学院国际合作局、研究生院、研究生培养单位有关负责同志,导师、在校生和校友代表等120余人参加。

中国农业科学院与荷兰瓦赫宁根大学合作举办农业与生命科学博士学位教育项目2015年获得教育部批准立项,2016年开始招生。项目基本学制4年,实行"2.5+1.5"培养模式(国内2.5年+国外1.5年),授予瓦赫宁根大学博士学位。

10年来,中国农业科学院和瓦赫宁根大学以高层次国际化人才培养为纽带,汇集双方科技教育人才优势资源,聚焦农业和生命科学科技创新需求,培养了一批具有国际视野的高层次创新型人才。

据悉,该项目累计招生187人,现有在校生119人,毕业生55人。充分利用中荷双方的优质科教资源与平台,实行中外双导师制。以中国农业科学院18个全国重点实验室、62个国际联合实验室/研究中心等550多个重大科研平台为支撑,共享瓦赫宁根大学先进的植物表型组学等科研创新平台。

项目共有55名毕业生在校期间以第一作者(含共同第一作者)共发表SCI论文206篇,以第一作者在Nature等国际顶级期刊发表高水平论文2篇,在Nature Genetics等国际权威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项目学生参与的科研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3项。项目43.6%的毕业生在清华大学、牛津大学、加州大学、瓦赫宁根大学及中国农业科学院等高校和科研机构从事博士后工作,45.5%的毕业生就职于国内高校和科研机构,9.1%的毕业生就职于跨国公司或高新技术企业。

此外,项目促进中荷双方深层次科技合作,瓦赫宁根相关专家深度参与中国农业科学院"国际农业科学计划"等重大项目。中国农业科学院引进瓦赫宁根大学高层次人才培养先进理念、教师队伍及课程资源,推动国内研究生"模块化""研讨式"课程教学改革。双方以"中荷项目"为纽带,联合建立了中荷联合园艺作物基因组技术实验室等5个联合实验室/中心,合作开展了农业农村部和科技部的"中荷战略联盟项目"、"国际马铃薯基因组测序项目"、欧盟地平线2020计划等多个重大项目。中国农业科学院沼气科学研究所与瓦赫宁根大学相关科研团队开展产甲烷微生物资源研究和开发,相关成果以项目博士生为第一作者在Nature上发表,是厌氧古菌资源领域的重大发现突破。

未来,双方将持续提升合作的高度,特别是在全球食物治理、国际大科学计划、国际减贫、中欧非三方合作等方面的强化合作;不断拓展合作的广度,特别是在智慧农业、合成生物学、绿色发展、农业碳中和等领域的合作;着力深化合作的深度,依托双方联合实验室、中心和合作项目,为科研合作、人员交流、资源共享提供更加开放、包容、协同、共享的氛围,大力增加科技人员和学生交流,持续扩大合作办学规模,共同申报中荷博士学院,联合举办科学家高端论坛,合作开展国际暑期学校等活动,打造新时代国际农业合作和高层次人才培养的新标杆。

【责任编辑:韩丰】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