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千万触达、线下万人狂欢!海宁《旅行盲盒计划》成国庆文旅 “黑马”

线上千万触达、线下万人狂欢!海宁《旅行盲盒计划》成国庆文旅 “黑马”

来源:鲁网 2025-10-16 14:07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钱塘潮涌叠千年,古街深巷藏风华。2025年国庆期间,由央视网与浙江海宁联合打造的《旅行盲盒计划》首站活动圆满落幕。活动以“盲盒”为创意内核,贯通古今场景,融合视听体验,让海宁的千年文脉与当代潮趣同频共振。同时,探索出一条央地协同文旅融合新路径,为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双线联动,古邑潮趣里的“沉浸式体验”

跳出传统文旅“景点堆砌、明星撑场”的旧模式,《旅行盲盒计划》以“线上内容引流+线下沉浸体验”的创新模式,通过嘉宾、文旅、手中三个维度的盲盒设计,为游客开启了一场充满趣味与惊喜的探索之旅。

线上环节,以“Vlog盲盒探索”为主线,将嘉宾身份与体验路线双重隐匿。王仁君、金铭作为文旅体验官,不再按既定脚本演出,而是随机抽取“非遗寻踪”“潮味寻鲜”“古街潮玩”主题路线,深入皮影戏作坊、百年小吃铺与文创市集,以真实镜头记录非遗匠人的指尖技艺、缸肉的酥糯醇香、老街转角的新潮互动,将海宁的烟火气息与文化厚度,凝练为可感知、易共情的视觉叙事。

线下场景则延续盲盒的悬念与惊喜。三场主题夜活动依次展开,形成层层递进的体验节奏。比如,干河街“潮玩光影夜”以荧光艺术激活百年老街,皮影戏台与现代光影交织;康桥·1924文创岛的“潮忆拾光夜”营造时空音乐场域,“歌词接龙”引发千人大合唱,情绪共鸣成为城市记忆的催化剂;横头街“潮动狂欢夜”打破观演界限,以随机舞蹈、即兴表演实现“游客融入、市民共创”的街头嘉年华。

同时,活动中设置的“手中盲盒”,更是将这份体验凝结为具象的情感载体。皮影团扇、荧光纸飞机等文创产品,需要游客解锁任务方可获取。这份“因付出而收获”的过程,为物品注入了远超其本身的情感附加值,同时也为本土文创提供了直接的展示窗口,实现文化传播与情感共鸣的双赢。

激活消费,从流量引来到留量转化的经济实效

《旅行盲盒计划》不仅是一次文化传播项目,更是一套以内容撬动消费、以体验激活市场的文旅经济模型。活动通过场景营造、任务激励与本土商业深度融合,实现从人气集聚到消费转化的完整闭环。

据统计,三场主题夜累计吸引现场游客超16万人次;八天假期,志摩故里·硖石一岛三街区累计接待游客近81.5万人次,带动海宁重点商圈客流量同比增长29.1%;线上内容总曝光量突破1600万,助推海宁成为国庆期间长三角区域热度增幅最快的旅游目的地之一。

更为深远的是,活动构建了“市民推荐—游客体验—社交传播—持续引流”的良性循环机制。市民自发分享的“海宁美食地图”“老街漫游指南”,成为最具说服力的旅行攻略,推动城市从“旅游过境地”向“目的地”转型。

央地协同,从“单向宣传”到“双向共创”

《旅行盲盒计划》的成功,源于央地合作模式的根本性创新,它跳出了“央媒策划内容、地方提供资源”的传统路径,转向“内容共创、资源互补、效益共享”的新思维。

其中,央视网以内容策划与传播能力为支撑,深度梳理海宁文化优势。比如围绕皮影戏设计手工体验课程,强化非遗的互动转化;结合徐志摩IP创作说唱《假如徐志摩是个Rapper》,以青春语态激活文学记忆,让千年文脉以更鲜活的方式被年轻群体接纳。

海宁则发挥在地资源优势,将干河街、康桥·1924文创岛、横头街等特色空间转化为活动天然舞台,并动员本土商家嵌入体验动线,既增强参与感,也为商户精准导流,形成“文化体验—消费激励—口碑传播”的闭环链路。

长效赋能,从节庆活动到可持续文旅生态的构建

《旅行盲盒计划》落幕后,其效应仍在持续释放。干河街小店客流保持稳定增长,横头街成为年轻游客打卡新地标,市民推荐的“一街四景”在社交平台持续发酵。游客与市民间的温暖互动,正逐步沉淀为海宁文旅的软性资产。

此外,该活动也为全国文旅发展提供了可复用的方法论。文旅融合应以情感联结为内核,城市推广应从单向宣传转向双向互动,文化传承需嵌入当代生活场景以实现活态转化。

未来,《旅行盲盒计划》将秉持“更创意、更轻量、更贴近大众”的方向,走向更多城市。这套以“央地联动、盲盒逻辑、全民参与”为核心的标准化框架,将持续赋能地方,让更多“宝藏城市”被看见、被体验,为中国文旅融合发展注入可持续的创新动能。

潮退人未散,风起再扬帆。海宁的这场相遇已经落下帷幕,但它所开启的故事,还在这个秋天的风中,轻轻传颂。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程慧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