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临港街道凉坪村,昔日的党群服务中心文化院坝,正被赋予新的使命。近日,一项以该文化院坝为核心载体,系统打造村级统战工作示范点的规划方案,已通过村民代表会议审议,即将进入实质性建设阶段。这标志着临港街道在推动基层统战工作从“有形覆盖”向“有效赋能”升级方面迈出了关键一步。
“院坝听音”,让示范点建设接地气
为何选择凉坪村?又如何确保示范点不流于形式?答案在前期扎实的调研中诞生。据悉,为让示范点真正“长”在村里、服务于民,凉坪村“两委”与统战联络员早已行动起来,组建专项工作组,将办公室“搬”到了院坝和村民家中。
他们通过一场场“院坝座谈”、一次次深入的“入户走访”,以及针对乡贤、少数民族家庭等统战对象的访谈,广泛收集民情民意。“我们不是在办公室里凭空设计,而是让村民和统战对象告诉我们,他们需要什么样的阵地。”凉坪村相关负责人介绍。最终,结合文化院坝的空间布局,“分区打造、功能融合”的思路浮出水面,规划了文化展示、调解服务、互动活动三大功能板块。
“分区赋能”,让统战工作可见可感
走进凉坪村文化院坝,统战工作将不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融入各个角落的生动实践。
在文化展示区,村民们经过院坝主通道时,将被一面崭新的“同心向党”统战文化墙所吸引。它将展示统战的历史与故事。一旁的休憩区,精心布置的景观小品则于无声处传递团结与和谐的理念。
在调解服务区,一个名为“石榴籽调解室”的温馨空间即将落成。这里计划组建一支约8人的调解队,成员包括乡贤和少数民族代表,配套“统战恳谈角”和“院坝议事会”。
在互动活动区,现有的活动场地将升级为“同心文化大讲堂”。未来,这里计划举办“乡贤话发展”等主题活动。
“机制护航”,确保“枢纽”长效运转
为确保这一“同心枢纽”不是昙花一现,凉坪村为其规划了长效的运行机制。一套“统战+多方联动”机制将整合街道统战资源、村慈善服务队和乡贤联谊会的力量,形成共建合力。建设任务已被细化为12项,明确责任与时限,通过“清单化推进”确保每一步都扎实稳健。此外,一个“动态优化”机制将定期邀请统战对象和村民代表当“评委”,对示范点的运行效果进行评估,确保其能根据实际需求持续改进。
目前,凉坪村统战示范点建设的前期准备工作已蓄势待发。文化墙的设计、调解队伍的培训等工作即将启动。凉坪村党支部书记表示:“我们的目标,就是让这个阵地真正成为一个凝聚人心、服务群众、助推振兴的‘同心枢纽’,让它不仅好看,更好用、管用。”(周李珂)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