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的巴塘县松,阳光为连绵的山峦镀上金边。日登村江家生态苹果园,67岁的藏族老阿妈格桑志玛和69岁的阿爸江洛绒次仁正在厨房忙碌。灶台上的蒸笼冒着热气,她精心制作的"团结包子"即将出锅。这是一道有着深厚历史底蕴的藏族传统美食,蒸笼里的包子被巧手捏出花瓣状的褶皱,象征着各族儿女紧密团结。
一、急民所急,党员先锋在行动
这片占地3.5亩的果园,种着金冠、红冠、小冬红三个品种的苹果树,是格桑志玛和江洛绒次仁大半辈子的心血。往年九月,总有果商上门收购,虽然价格压得低,但省心。今年情况特殊,老两口的儿子和女儿因为远嫁和在外务工,2000多斤苹果挂在枝头无人问津。
"阿妈,苹果我帮您卖。"9月初,黄海在走访中了解到情况后,当场拍板。这位来自国航的驻村第一书记,已在巴塘度过四个生日,今年是第五个。他带着村里5名党员成立助农小组,清晨采摘、午后打包、傍晚发货,拉着满车的苹果每天准时出现在邮政和顺丰快递点。
二、多方合力,破解销售难题
"江家生态苹果园,高原阳光的味道!"黄海把朋友圈变成线上卖场,发动国航同事内部购买,利用凤凰移动文化站,面对游客销售,还开辟了"果园直邮"通道。党员们分工协作,有人负责品质把控,有人专攻物流跟踪。短短二十余天,2000多斤苹果销售一空。
"以前自己背到县城卖,一趟才背几十斤。"格桑志玛老阿妈搓着粗糙的双手说,"你们一来,苹果还在树上就订完了。"
三、特别的生日,深厚的情谊
9月28日傍晚,苹果全部售罄,格桑志玛拉着黄海的手不放:"今天是你生日,一定要吃阿妈做的团结包子。"
当蒸笼揭开时,黄海被眼前的景象感动了——圆形的团结包子冒着热气,周围摆着几道藏族特色菜:孜然羊肉、清炒时蔬、腌渍黄瓜等。桌子中央,生日蜡烛在玻璃杯中静静燃烧。这是次仁旺姆特意为黄海准备的生日蜡烛。
"当年解放军让我们吃饱饭,今天你们让我们过上好日子。"次洛绒次仁老人斟满酥油茶,"这是你在巴塘的五个生日,也是咱们民族情谊的见证。"
苹果园下,生日蜡烛跳着暖金色的小火焰,每一寸光都裹着苹果香,老阿妈格桑志玛捧出锦旗,藏汉双文绣着"挺膺担当践初心办实事,倾情倾智解民忧暖民心"。黄海吹灭蜡烛时,党员们唱起生日歌,藏语汉语交替回荡在河谷间。
这场特别的生日宴,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刻意的安排,只有朴实的饭菜和真挚的情感。康巴党旗红,有事找党员,团结包子冒着热气,蜡烛映照着每个人的笑脸,诠释着"民族团结一家亲"的深刻内涵。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新征程上,这样的故事正在巴塘的村村寨寨不断上演,续写着新时代民族团结的动人篇章。
松多乡人民政府 郎加东周 黄海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