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场主题鲜明、形式新颖的结构化研讨在市委党校成功举行。本次研讨紧密围绕“传统街区活化如何平衡‘文化传承’与‘城市更新’”这一关键议题,旨在深入探讨城市发展进程中历史文化保护与现代化建设的融合路径。
研讨伊始,主持人首先强调了议题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会议指出,2025年5月国家印发的《关于持续推进城市更新行动的意见》为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利用指明了方向。泉州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在五店市传统街区、中山路历史文化街区、金鱼巷等地的活化实践中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如何精准把握文化传承与城市更新的平衡点,实现历史文脉赓续与经济活力激发的统一,仍是当前面临的核心挑战。
本次研讨严格按照结构化研讨方法组织实施,旨在确保讨论的深度与广度。学员分为四个小组,每组配备一名催化师引导讨论。研讨过程主要采用了“团队列名法”与“头脑风暴法”相结合的方式。在首轮讨论中,学员们遵循“独立思考、循环发言、不争论、不重复”的原则,逐一列举并分析了当前泉州传统街区活化利用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记录员实时将意见梳理记录,并通过集体打分的方式,凝练出各小组共识度最高的重点难点问题。在确定核心讨论方向后,各小组进入第二轮集思广益环节。学员们立足不同角色身份,设身处地,实事求是地针对选定的关键问题,提出了诸多富有建设性的对策建议。讨论现场气氛热烈,观点碰撞激烈,既有多元视角的呈现,也有对实践操作层面的深入思考。
集中汇报环节更是精彩纷呈。各小组发言人依次上台,在限定时间内清晰、扼要地汇报了本组的研讨过程与核心成果。随后,按照既定规则,小组间进行了精准的交叉点评与坦诚的回应交流。点评环节不仅肯定了各组的亮点,也提出了中肯的改进意见,回应环节则进一步澄清观点、深化认识,形成了良好的互动学习氛围。
此次结构化研讨有效激发了学员的主动性与创造性,通过规范的流程设计,确保了每位学员的充分参与和智慧贡献,收集到了大量源于实践、视角各异的真知灼见,为破解传统街区活化难题提供了丰富的思路参考。研讨成果不仅有助于学员深化对相关政策理论的理解,更对泉州乃至更广范围推进具有历史底蕴和现代活力的城市更新实践具有积极的启示意义。(王梅雅,林美燕)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