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宿州烟草青年职工聆听商老讲述烽火岁月
1951年朝鲜的冬天,零下四十度的雪地里,一个15岁中国士兵正匍匐在地,步枪紧紧搂在怀里,冰寒天气与似火赤诚在此刻融汇交锋。七十多年后的午后,89岁的商兵坐在洒满阳光的客厅里,回忆起那段极寒时光,依然心潮澎湃。
画面中的主人公商兵是安徽宿州市烟草专卖局(公司)(以下简称“宿州烟草”)退休职工,1936年3月出生的他,积极响应“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号召,奔赴朝鲜战场,用鲜血捍卫家国。转业后扎根宿州烟草,兢兢业业、甘于奉献,他舍生忘死、无私奉献的精神,激励着后辈们砥砺前行。
1951年,应召入伍的商兵奔赴朝鲜战场。饥饿与寒冷如影随形,是比敌人更无孔不入的折磨。在呵气成冰、吐沫成凌的极寒中,热食成了遥不可及的奢望。每个战士的肩上都斜挎着一米长的粮袋,里面是维系生命的炒面。饿了,便抓一把冻雪,拌着沙砾般的炒面咽下;粮尽了,便在雪地里寻觅枯瘦的野菜。这一咽、一挖,便是七百多个日夜。
在这场意志与严寒的较量中,商兵因作战英勇荣获“优秀士兵”称号,荣立三等功。但在他看来,这份荣誉属于所有战友,特别是那些再也没能回来的兄弟。
光芒之下,是刻在身体上的记忆。商兵掀开裤脚,一道疤痕将历史的硝烟瞬间拉回眼前。这是在潜伏中被弹片所伤,他当时竟浑然未觉。“那时候,心里除了胜利,什么也感觉不到。”直至硝烟散去,才感到腿脚上的刺痛。那道道伤疤,成了七十多年前那个智取胜利的夜晚,最沉默也最深刻的见证。
转业后,商兵把在战火中淬炼出的赤诚,毫无保留地带到了每一个平凡岗位。从宿县供销合作社到棉麻公司,再到宿县烟草公司(现为宿州烟草),他始终秉持着那份如火的初心。岗位虽平凡,责任却重如千钧。他常说:“有一分光,就要发一分热。”这句朴实的话语,正是他用一生践行的信念。
如今,89岁高龄的他仍然会每天看新闻联播、听时政广播,每当有晚辈前来探望,他总是情不自禁地打开记忆的闸门,用质朴的语言讲述那些烽火岁月,语重心长地告诉年轻人要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生活。每逢冬日飘雪,89岁的商兵总会倚窗而立,凝望漫天雪花。这无声的雪,连接着两个截然不同的时代,一个是硝烟弥漫的青春,一个是和平安宁的晚年,他的故事正在新一代宿烟人中静静流淌。
“现在的日子多好啊,”老人总会深情叮嘱年轻职工,“要珍惜,要好好工作,把我们的国家建设得更好。”说到这里,他常常哽咽难言,那双见证过烽火岁月的眼睛里,满含着对后辈最深的期许。
这份期许,正在宿州烟草生根发芽。“商老让我们明白,爱岗敬业就是最好的传承。”宿州烟草青年员工们把商兵的经历作为“初心课堂”的生动教材,在履职尽责、担当作为中践行着老一辈的奉献精神。“每当工作中遇到困难时,想起商老当年在雪地里潜伏的坚持,就觉得没有什么难关是过不去的。”
从战场到烟草,从坚守到奉献,商兵用一生书写的不仅是个人经历,更是一种精神的传递。七十年前,他在冰雪中守护信念;七十年后,他在飘雪中传递初心。那些无法尽述的烽火记忆,已化作最朴素的谆谆教诲。当年轻一代聆听他的故事,感受他的情怀,传承便已悄然发生。
时光荏苒,硝烟散尽,但他心中的那团火焰从未熄灭。那些关于冰与火的记忆,早已沉淀为他生命中最厚重的底色。此时,言语已是多余,他本身就是那段历史最有力的见证,是一座无言的丰碑,是所有后来者回望来路时最温暖的灯火。
昔日的严寒已成记忆,但那份穿越时空的守望与嘱托,依然在这个温暖的季节里,续写着未完的篇章。(作者:徐紫茹 罗炳辉 叶品 汪昕)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