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10月14日电(记者 李梦涵)10月10-13日,"世界粮食日"全球盛典和联合国粮农组织成立八十周年的庆典系列活动之一,首届联合国粮农组织全球展览:"从良种到美食"在罗马卡佩纳门公园举办。中国科学院地理资源所地标生境(Geographical Indications Environment & Sustainability, GIES)案例代表亚太地区"一国一品"(OCOP)区域知识平台亮相中国展区,受到粮农组织总干事屈冬玉、莱索托国王及各国嘉宾的高度评价。
本次展览以"更好生产、更好营养、更好环境、更好生活,不让任何人掉队"为主题,共有来自140多个成员国的200家展商和农作物、畜牧、林业、渔业及水产养殖等领域的500多种多元化农产品参加展览活动。中国科学院地理资源所作为地标生境案例的支撑单位,共组织中国磐石千塘鱼、兰家村大米、吉林长白山人参、乐安竹笋、基诺古树茶、武夷山岩茶、泰和乌鸡等地标生境案例的50多个优质地理产品参展,来自江西抚州、云南西双版纳、吉林磐石等地的案例专家、政府、企业家代表,以及青少年代表共20余人参加了活动。
"地标生境"(GIES)技术由中国科学院地理资源所研发,是FAO亚太地区三个"一国一品"区域知识平台之一,旨在支撑粮农组织助力亚太区域国家运用地理环境溯源工具推动"四好"目标的实现,目前已经成功建立26个中国案例,在"一国一品"倡议国家的特色农产品生态环境保护、附加值提升和消费者信任改善等方面,取得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展览期间,地理资源所主办了地标生境技术应用专题论坛。地标生境案例的江西乐安政府代表、中国科学院地标生境规划组科学家代表、来自磐石的企业家和期刊媒体代表,分别从不同角度分享了不同主体对GIES案例可持续发展的经验与模式。五位来自中国不同地区和城市的中学生,分别列举了基诺茶、兰家村大米以及洋县黑米3个案例,并从青少年视角,分享了从种子到食物与地标生境、四个更好之间关系的认知,用真实体验讲述了地标生境的中国故事,得到了国际嘉宾的高度认可和评价。粮农组织驻非洲、亚太地区、拉丁美洲国家代表纷纷表示,要把地标生境技术应用于该区域"一国一品"计划之中。
本次展览是粮农组织和地理资源所合作内容的一部分,多元化展品涵盖了中国的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等农业领域,是本次全球展中产品品类最全的展区,标志着"地标生境"(GIES)支持FAO"一国一品"倡议实施能力建设项目已经走在了全球前列,展现了FAO与中国携手利用国际合作模式支撑全球农业"更好生产、更好营养、更好环境、更好生活,不让任何人掉队"的主题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