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老铁路:黄金通道铺就命运与共的诗行

中老铁路:黄金通道铺就命运与共的诗行

来源:鲁网 2025-10-14 14:06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当一列列银白色列车穿越崇山峻岭,将中国昆明与老挝万象紧密相连,中老铁路不仅成为一条地理意义上的交通线,更化作一首跨越国界的友谊诗篇。

打造经济纽带,激活区域发展的“强引擎”。中老铁路的开通,彻底改写了中国与东南亚地区的物流版图。过去,昆明至万象的货物运输需数日辗转,如今通过铁路仅需不到一昼夜,运输成本降低30%至50%。这种效率的跃升,让中国制造的机电产品、光伏设备与老挝的天然橡胶、热带水果实现“朝发夕至”,货物品类从最初的几十种扩展至3000余种。2022年,首列老挝香蕉输华班列搭载500吨鲜果抵达湖南长沙,同车运抵的还有泰国榴莲、越南芒果,一条跨国冷链物流网络悄然成型。

铸造文化桥梁,编织民心相通的“五彩线”。如果说经济合作是铁路的“硬支撑”,文化交流则是其最温暖的“软实力”。中老铁路国际旅客列车上,中、老、英三语广播与“丝路漫游”二维码,让不同国籍的旅客都能轻松获取信息。哈尔滨的大学生坐着火车去老挝,与当地青年分享校园生活;老挝家庭乘列车到中国旅游,在昆明夜市品尝烧烤,在北京故宫感受历史。这些面对面的互动,远比书本上的描述更生动深刻。“坐着火车游云南”“象往号”等特色旅游列车,让跨境旅行从“可达”变为“热门”。数据显示,2025年暑期,磨憨铁路口岸出入境旅客环比增长10.5%,旅游占比超六成,文化认同的种子在旅途中悄然生根。

紧握命运载体,共筑人类文明的“新范式”。中老铁路的成功,远不止于两国双赢。作为泛亚铁路的关键一环,它为东南亚铁路网建设提供了“中国方案”,更以实际行动诠释着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从技术标准到运营模式,中老铁路全程采用中国标准,却始终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让发展成果惠及更多国家。这种开放包容的姿态,正吸引更多国家加入合作。目前,中老铁路跨境货物运输已覆盖19个国家和地区,全新的模式让老挝至欧洲运输时间缩短至15天。当一列列满载货物的列车穿越国境,它们运送的不仅是商品,更是对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共同追求。正如老挝民间流传的谚语:“一根竹竿容易折,十根竹竿抱成团。”中老铁路,正是这样一根凝聚力量的“团结之竿”。

当“黄金通道”的汽笛声一次次响起,它传递的不仅是旅行的便捷,更是一个时代对互联互通、命运与共的坚定承诺。这条铁路,终将成为连接中国与东南亚、沟通现在与未来的永恒坐标。

文/李佳芮 蒲诗琴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程慧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