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川渝腹地到鲁西南平原,跨越千里的教育帮扶如何突破“短期效应”、实现持续扎根?重庆邮电大学“邮渝古成”支教团用两年实践给出了答案——自2024年7月与山东成武县古城社区建立联结以来,团队以“长效陪伴、精准赋能”为核心,在共青团成武县委、重庆邮电大学传媒艺术学院党委、成武县志愿工作服务中心的协同支持下,更循着学院党委副书记罗宇“组织一次支教之旅、撰写一篇乡村振兴观察报告、拍摄一部儿童成长微视频”的“三个一”任务指引,将物资帮扶、文化传承、政策宣讲与生态实践深度融合,不仅让200余名社区儿童收获成长,更入选山东省学生资助政策宣讲团、全国三下乡专项青年绿色长征科考实践团,彰显了青年志愿者服务的“标杆效应”。
从“单向帮扶”到“双向奔赴”:一场跨越千里的温暖羁绊
“最初以为只是送物资、教知识,没想到我们和孩子、社区成了彼此牵挂的‘家人’。”支教团团长张仕臣的感慨,道出了两年帮扶的动人转变。团队以“三个一”任务为落点:100余份爱心包裹里,除了文具书本,还夹着志愿者手写的“成长约定卡”。30名大学生与社区儿童结成“1+1”对子。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牟灿给孙智航讲重庆校园,同时记录她的成长片段;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吴程茜帮朱嘉乐补英语时,也留意乡村孩子的学习困境,为“观察报告”积累素材。
这份用心很快有了回应:此前,山东成武县古城社区不少家长因忙于生计,孩子课后看护、成长陪伴成了“烦心事”,“共享带娃”项目应运而生却亟需专业力量支撑。 “邮渝古成”支教团迅速组建大学生志愿者队伍入驻社区,用课后辅导、趣味活动、心灵陪伴填补“共享带娃”的服务空白。2025年暑期报名时,社区服务中心电话被家长打爆;志愿者离开前,孩子们送来手绘漫画与手写信。“孩子盼志愿者,比盼过节还积极。”成武县志愿工作服务中心主任王庆的话,道尽这份双向奔赴的温暖。
五维实践破题“教育帮扶”:让成长有温度、有深度、有格局
如何让支教不止于“热闹”?支教团围绕青少年需求,打造“文化+知识+实践”活动体系,不少场景也成为“三个一”任务的鲜活素材:当漆扇在小朋友们自己的手中鲜活起来,文化自信的种子悄然在孩子心中发芽。
趣味英语课摒弃传统背诵模式,英语歌曲接龙让课堂充满笑声,原本低头不敢说话的孩子,渐渐能主动用英语介绍家乡的“文亭湖”。
地理探知课上,国家地图磁力拼图成了“抢手教具”,孩子们分组竞赛时较真地争论“黄河是不是从山东流过”,在简笔画里勾勒“5G覆盖下的珠峰”,家国情怀在趣味互动中自然生长。
更难得的是,团队始终将实践与国家战略紧密结合:作为国家级三下乡专项“绿色长征科考实践团”,他们带领居民、学生开展垃圾分类实践,沿着护城河取样调研,还用纸箱、塑料瓶制作笔筒、台灯,让“变废为宝”的环保理念走进每个家庭。
响应“全民健身”号召,策划趣味运动会,6-17岁青少年在接力赛、沙包积分问答中强健体魄,更学会了团队协作。五维实践层层递进,让教育帮扶既有文化厚度,又有现实温度,更有家国格局。
政策宣讲打通“最后一公里”:让惠民红利精准落地民心
“孩子要是考上大学,学费凑不齐咋办?”一次家访中,居民刘阿姨的疑问让支教团意识到,“帮扶”不能只停留在孩子身上,更要解决家庭的“后顾之忧”。恰逢山东省招募“资助政策进万家”省级宣讲团,团队凭借对社区情况的熟悉,成功成为三十只宣讲团队之一。为让政策真正“落地见效”,志愿者们制定“分场景、分群体”的宣讲策略:在成武县一中、五中,用“学长学姐真实案例”帮高三学生算清“助学贷款+助学金”的“助学账”,打消“读不起大学”的顾虑。在万福城小区、金海岸小区,用“拉家常”的语言给家长讲解申请流程。
他们联合共青团成武县委,深入祝桥村、东马庄村等6个村落,踩着田埂入户走访,把政策手册送到留守老人手中。9场集中宣讲覆盖1350余人次,3个集镇、6个村的“上门服务”解决了400余户家庭的实际困惑。当后张口村的王大爷握着志愿者的手说“这下俺孙子上大学的事,终于放心了”,这场政策宣讲早已超越“任务”本身,成为连接政府与群众的“暖心纽带”。
青春答卷未完待续:让志愿力量长成“常青树”
两年间,“邮渝古成”支教团的实践,早已不是单纯的“高校帮扶社区”,而是重庆邮电大学传媒艺术学院探索“实践育人”的创新答卷——团队以“三个一”任务为纽带,将支教与学院“培养心中有党、胸中有志、眼中有光、肩上有责、手中有艺的新时代传媒艺术人才”目标深度绑定 。这种“校地协同”的新尝试,让教育帮扶成为双向成长的沃土:社区孩子收获知识与陪伴,大学生在基层实践中校准人生方向,学院更找到了“以行践知”的育人新路径,与学院培育新时代人才的目标相互呼应,共同勾勒出“青年成长—教育帮扶—乡村振兴”的良性闭环。
未来,“邮渝古成”支教模式将持续深化,更多传媒学子循迹而来,于课堂播知识火种,于乡野传政策温度,于童心种艺术星光,让这场“未完待续”的教育帮扶之约,在青春热忱与乡土厚重彼此滋养中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希望之光!
撰稿:张仕臣 董伊然
摄影摄像:孙媛媛 陈渝 田默涵 向楚唯 陈桂珍 孙诗琪 袁茹煜
活动策划:王艺朵 高瑞
指导老师:罗宇 吴静 肖鹏 蒋雨宏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