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资兴:唤醒沉睡山村的振兴之路

来源:鲁网    2025-10-14 13:42
来源: 鲁网
2025-10-14 13:42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仲秋时节,漫步在大有村的乡间小道上,崭新的太阳能路灯林立两旁,硬化的水泥路蜿蜒向前,串联起一个个生机盎然的产业基地。不远处的“工作队帮扶农场”里,土鸡竞相争食;整齐的油茶林中,村民们正忙着修枝护理。

“咱们村啊,真是‘沉睡’太久了!”在村头新修建的城乡公交首末站,村民杨寿刚感慨道,“现在好了,路修通了,公交车开进来了,我们村好几个人都打算回村建新房呢!”

这样的变化,始于湖南资兴市烟草专卖局(分公司)派驻大有村的乡村振兴工作队(以下简称“工作队”)。他们以党建为笔,以产业为墨,在这片沉寂已久的土地上,绘就着一幅乡村振兴的崭新画卷。

党建铸魂,强基固本筑堡垒

乡村振兴,关键在党。工作队深知,建强村党组织是开展一切工作的前提和保障。

“给钱给物,不如建个好支部。”工作队队长李东道出心声。他们将加强村“两委”班子建设作为首要任务,坚持遇事共商、问题共解、责任共担,与村干部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

工作队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积极对接后盾单位,以支部结对共建为强大引擎。四个月来,围绕“党建+学习教育”“党建+惠民服务”“党建+乡村振兴”等主题,成功组织开展了3次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结对共建活动。通过理论联学、工作联动、资源联享,将单位的优势资源精准引向村级发展需求。

“以前开会人都不齐,现在党员们争着发言、提建议,变化太大了!”村支书李晓山欣喜地说。一系列扎实举措,如同新鲜血液,全面激发了村级党建工作的内生动力,将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推动发展的强大动能。

产业造血,多元发展添活力

大山深处,大有村的油茶林一片连着一片,青翠欲滴。这些曾经的低产林,如今已成为村民的“绿色银行”。

“我们立足本地资源禀赋,选定‘油茶’产业作为突破口和主引擎。”工作队队员唐翔介绍,他们积极争取后盾单位支持,送科技下乡,请来专家为村民进行油茶低改技术培训,并成功将2400亩油茶低产改造项目纳入全市规划。

(邀请茶油专家讲授茶油低改技术)

与此同时,在工作队的推动下,大有村的产业发展呈现出多元绽放的良好态势。他们充分利用上级衔接资金和后盾单位帮扶资金,科学规划,推动稻谷、玉米、红薯等特色种植业,鼓励生态养殖业,不断丰富和壮大村集体经济业态。

更富创新的是,工作队筹措资金5万元,租赁4亩山地建设了一个“工作队帮扶农场”,放养600只土鸡。此举不仅为脱贫户新增了2个就业岗位,预计每年还能为村集体带来5万元的经济收入。

“在农场干活,每月能挣一千多块,生活有保障了。”吴新田的笑脸,映照着产业振兴带来的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治理暖心,乡村旧貌换新颜

夕阳西下,大有村新安装的太阳能路灯次第亮起,宛如一条璀璨的灯带,缠绕在山乡的夜幕中。

(安装高杆路灯后的大有村)

“点亮全村,只是我们改善基础设施的第一步。”驻大有村乡村振兴工作队队员唐国军指着新拓宽的村组道路说。四个月来,工作队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积极争取项目资金,落地实施了一批惠民利民的基础设施项目:修复损毁的防洪渠道、更换村民饮用水管线、新建城乡公交首末站、升级改造村卫生室……

更让村民交口称赞的是,工作队以新时代“枫桥经验”融入基层治理,建立健全“村级主导、多方参与、调解优先”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他们整合驻村工作队、村“两委”干部、老党员、乡贤等多方力量,组建了一支政策熟、情况明、有威信的12人调解队伍。工作队已成功化解矛盾9起,其中4起是陈年历史遗留问题,有效消除了乡村治理中的不和谐因素。

(调解矛盾纠纷现场)

如今的大有村,村情、村容、村貌每天都在发生着可喜的变化。已有18户村民提出了回村建新房的意愿,其中7户已经开始动工。

“乡村振兴,‘大有’可为。”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画卷,正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徐徐展开。(程璐)

以上内容为推广信息,所涉及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消费建议。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