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常态化应急演练让流程刻进了肌肉记忆。现在面对突发状况,我们能切实做到响应快、判断准、处置稳。”
安全生产月启动以来,位于宁夏惠安堡境内的第三输油处完善安全管理模式,以安全喊话筑牢思想防线、以应急演练提升处置能力、以班组文化凝聚管理合力,通过多维度、常态化的安全举措,筑牢安全生产“防火墙”。
让警示声成为安全生产“护身符”,该处将“四懂四知”、反三违知识、设备操作规范等重要内容精心设计成图文并茂的宣传海报,张贴在生产区、值班室等员工必经之地,确保“抬头即见,入眼入脑”。同时精心录制“安全喊话”内容,通过外放喇叭每日在生产区域循环播放,确保安全生产知识以更直观、更便捷的方式入脑入心。
“每天定时循环播放安全生产知识点,大家听着听着就记住了。”员工靳涛说道,“这种潜移默化的教育方式,有效提升了员工的安全生产意识和能力。”
这种持续的思想浸润成效显著,该处通过查设备本体、查工艺流程、查历史数据,高效整改安全隐患74项,整改率100%。同时,建立起长效治理机制,让安全思想真正转化为安全行动,为输油生产安全平稳运行筑牢坚实的安全屏障。
“呜……”刺耳的警报骤然拉响!一场模拟20000方储油罐着火的应急演练迅速展开。值班员工闻令而动,动作精准、配合默契、衔接紧密,逐一报警、启动应急、模拟灭火,整个应急处置流程一气呵成。
今年以来,面对岗位人员精简的实际,他们将应急演练从“突击任务”变为“日常必修”,纳入交接班的“规定动作”,这种日常化的演练模式使班组在面对突发情况时实现“响应快、处置准”,为安全生产构建起实操层面的防护网。
“立足岗位强实操,应急处置30秒”不仅是墙上标语,更是该处融入日常的核心理念。班前会上,剖析事故案例、随机抽考风险源、严格检查劳保穿戴,环环相扣,推动员工从被动的“要我安全”,向主动的“我要安全”“我能安全”的深刻转变。据悉,三季度以来,该处自查自改安全隐患138处,整改率100%,生动诠释了“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的文化内涵。(中国日报宁夏记者站 胡冬梅 摄影 马萍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