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精神卫生日:人人享有心理健康服务

世界精神卫生日:人人享有心理健康服务

来源:鲁网 2025-10-11 16:11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今天是第34个世界精神卫生日,倡导从小培育阳光心态,关爱儿童、老年人和每个人的心理健康,家庭发挥心灵避风港的作用,给予倾听与理解。呼吁人们要理性对待情绪,学会区分,不要对精神疾病有偏见。面对不良情绪要主动求助、给情绪健康的出口、坚持运动、笑着面对。要营造支持的、服务型的社会环境,不仅是关注身体健康,更要从全人出发,重视心理健康。

广州市荔湾区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项目在广州市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综合指导中心、广州市荔湾区民政局的指导下,在龙津街锦龙社区颐康站长者饭堂开展“时光留声机”心晴共融活动。活动聚焦于独居、年长的服务对象和社区居民,通过怀缅疗法与音乐疗愈相结合的方式,组织精障人士与龙津街颐康中心的社区长者共同回顾六七十年代集体记忆中的儿歌《落雨大》、婚礼歌《上头歌》、贺年歌《恭喜发财》,一方面帮助了精障人士从回忆中怀缅美好生活,培养愉悦的心情;另一方面促进了社区居民与精障人士的互动,增进居民对精障人士的接纳,打造适合精障人士融入社区的活动场所。

广州利康中心执行总监高文文受南京市江宁区残疾人联合会、心理学会邀请,参与其主办的“县域精神障碍者社会融合实务云论坛”,分享“去污名化的实践与启示”,主要从“如何走近精障人士及家庭”、“促进精障群体间和服务提供者融合”、“推动精障群体走出去、走回人群”三个阶段分享了利康中心26年的服务实践,精障群体的服务与社会对精神疾病的接纳度、政策福利导向有较为深刻的互动影响。

最后,总监提出在为精障群体“正名”“去污名”的过程中,需要激发群体的主体性和参与度,精神疾病也可转化成资源,去帮助个体和他人更好地康复。需要接纳群体受成长经历、精神疾病、可获得支持产生的差异性、复杂性和不稳定性,支持他们与病同行,并享有有质量的人生。需要将社会、政策对群体的影响考虑在内,不能单方向的只谈论精神疾病不好的一面,要尽力避免不良的、有害的风险。

倡导是全方面的,既包括群体自身、相关的人(亲友、专业服务人员、生活社区等),也包括教育者、法律条例制定者等,需要全社会共同携手营造一个不制造精神问题、利于精神健康的大环境。

或者致力于为对人群重要的学校、家庭、职场、医疗机构等场所,提供必要的、持续的支持,去改善一个个小环境,为每个个体提供喘息、滋养的空间,让每个人在人生低谷时都能享有心理健康服务。(高文文 李志波)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舒靓】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