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出版社举办向经济困难大学生资助教材公益项目启动仪式

10月11日,高等教育出版社"书山有爱"向经济困难大学生资助教材公益项目启动仪式暨2024年度社会责任报告发布会在京成功举办。

高等教育出版社举办向经济困难大学生资助教材公益项目启动仪式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10-11 17:19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中国日报10月11日电 10月11日,高等教育出版社"书山有爱"向经济困难大学生资助教材公益项目启动仪式暨2024年度社会责任报告发布会在京成功举办。中国出版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王利明,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党委书记、主任陈淑梅,副主任王俊,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副秘书长成梁,中国教育出版传媒集团副总经理周增宇,教育部宣传教育中心副主任杨晨光,中华慈善总会副秘书长曾春光;高等教育出版社党委副书记、总编辑谭方正,社党委委员、副总编辑贾瑞武,副社长、总会计师王卫忠,纪委书记张静,副社长叶波等出席会议。

谭方正在致辞中指出,本次活动不仅是对高教社2024年履责实践的深度总结,更是面向未来的公益创新与制度探索。高教社始终深入落实教材建设国家事权,旗帜鲜明筑牢意识形态主阵地,积极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将社会责任的履行融入企业发展全过程。他强调,高教社将持续聚焦主责主业,践行时代使命;建立长效机制,拓展帮扶维度;凝聚各方力量,深化公益合作,用心建设更为深入、持久、有高教社特色的公益体系,为建设教育强国、文化强国贡献智慧与力量。

陈淑梅在讲话中表示,"书山有爱"项目精准面向高校孤儿学生群体捐赠教材,是一次"精准滴灌"的关爱,与国家资助政策同频共振;更是一次政府、企业、社会"多方联动"的责任践行和"以文化人"的育人探索,旨在将社会的温暖转化为学生成长的力量。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将会同各方确保项目顺利实施,让爱心书卡及时送达学生手中,共同以温暖关怀护航成长之路。

成梁表示,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始终致力于服务教育公益事业。此次项目精准面向高校孤儿学生群体捐赠教材电子书卡,具有资助对象精准、覆盖全面、快捷高效三大特点,切实解决学子们的实际困难。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将全力实施好这一品牌项目,持续汇聚社会爱心,将知识温暖精准传递,为教育强国建设贡献力量。

周增宇表示,中国教育出版传媒集团始终坚守"培根铸魂、启智增慧"的初心,坚持社会效益优先,积极服务国家教育发展战略。高教社作为集团重要成员,此次发起"书山有爱"公益项目,精准资助高校经济困难学生,是履行社会责任、深化教育帮扶的切实举措。集团未来将持续整合资源,与社会各界携手,共同助力教育发展与学子成才。

本次发布的《高等教育出版社2024年度社会责任报告》从铸魂育人、以文化人、悲天悯人三个维度详细展示了高教社不断推动教材高质量建设、服务教育公平、促进学术繁荣、支持文化创新等方面的实践与成效,展现了高教社履行社会责任的坚实步伐。

作为本次活动的重点,"书山有爱"公益项目正式启动实施。该项目由高等教育出版社联合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共同发起,创新采用教材兑换卡的形式,向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2200多所高校研究生、本科生、高职学生中的孤儿群体,免费提供高教社教材兑换卡,受赠学生可凭卡在高教社官方商城选购相应教材。2025年将有近9000名贫困学子受益。

在温馨的爱心传递环节,受资助学生较为集中的11所本科和高职院校的代表,从与会领导手中接过了承载着爱与希望的"书山有爱"爱心助学卡。湖南科技大学党委委员、副校长赵前程和甘肃财贸职业学院党委委员、副校长张常俊作为受资助学校代表发言,他们对高教社的善举表示衷心感谢,并承诺将妥善使用这份珍贵的礼物,助力学生成长成才。

在探索社会责任长效机制方面,高等教育出版社再开行业先河,正式设立"社会责任观察员"制度,于本次活动上公布了首批社会责任观察员名单并颁发了聘书。首批受聘的观察员既包括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北京印刷学院、中国社科院等研究机构的学者,也涵盖了多家媒体机构的资深记者。根据机制设计,观察员将从监督评价、需求反馈、传播引导三个维度发挥作用,为高教社社会责任工作建言献策。北京大学出版研究院副院长黄国彬和中国教育报编委、融媒体新闻中心主任柴葳作为观察员代表发言,表示将秉持专业精神,共同推动出版行业履责建设。

高等教育出版社将社会责任和公益事业深切融入企业发展血脉,从成立专门的社会责任部,到把建社纪念日5月18日定为"社会责任日",再到本次活动的成功举办,标志着其在履行社会责任方面进入了系统化、制度化、创新化的新阶段,通过"社会责任报告定期发布+公益项目精准实施+政企校媒多方联动+观察员评价反馈"的四位一体模式,为出版行业高标准履行社会责任提供了全新范式,展现了新时代出版国家队的深厚情怀与责任担当。

【责任编辑:王旭泉】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