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太空星际”首次实现北冰洋高纬区域即时遥感服务

株洲“太空星际”首次实现北冰洋高纬区域即时遥感服务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10-11 11:18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中国日报10月11日株洲讯 近日,株洲太空星际卫星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太空星际”)在全球遥感服务领域取得重大突破,成功实现北极高纬区域的即时遥感服务,标志着我国在全球任意区域自主遥感数据获取与实时应用方面迈出关键一步。该服务依托公司自主建设的混合式InSAR星座系统,融合星上智能处理与可变速率数传技术,构建了从卫星直达用户的端到端数据链,形成了完全不依赖传统地面基础设施的自主数据获取能力。

株洲太空星际移动终端正在执行北冰洋科考任务。
搭载株洲太空星际移动终端的“中山大学极地”号。

长期以来,远洋、极地及其他偏远地区的遥感数据获取,一直受制于传统基站建设困难、维护成本高,以及5G等地面链路传输延迟、信号覆盖盲区等现实瓶颈。为系统解决上述问题,太空星际致力打造国内首个具备多轨道、多频段、多模式、多角度、多极化能力的混合式遥感卫星星座,并同步研发了高集成度、模块化设计的移动遥感数据接收终端,可实现实时处理、实时获取、高分遥感、物联通信等服务的全球不间断覆盖。该星座系统规划规模超过100颗卫星,首期已成功发射8颗,另有8颗计划于近期发射入轨,初步形成区域即时服务能力。

“中山大学极地”号出海后合影。

在“中山大学极地”号2025年北冰洋科考任务中,搭载于船载平台的株洲太空星际移动终端及其支撑的全球即时遥感服务体系成功通过实战验证。任务期间,该服务对船只航线冰情、航道环境等关键要素进行了全程保障,作业区域最高延伸至北纬81度,实现了星-船两端的高效自适应匹配,充分展现了移动终端在船舶动态航行与持续低温环境下的稳定数据传输与处理性能。此次任务不仅为我国远洋及极地科考提供了全新的技术路径,更充分验证了全球即时遥感服务的可靠性与实用性,得到了用户的充分肯定。

未来,太空星际将持续优化星地协同技术架构,深化在应急监测、环境调查、海洋权益维护等领域的深度应用,着力推进我国空天地海一体化对地观测能力建设,为全球用户提供更加高效、灵活、自主可控的遥感数据服务。

(中国日报湖南记者站 何纯 朱友芳)

【责任编辑:陈秋静】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