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10月8日电 在全球治理变革中高举法治火炬,在时代发展浪潮中高扬正义旗帜。10月3—4日,第四届21世纪世界百所著名大学法学院院长论坛暨人工智能时代全球法治大会在中国人民大学召开。
来自全球五大洲37个国家和地区的百余所世界知名法学院校长、国际组织负责人及专家学者等近200位境外嘉宾,600余位中国内地法学院校长、法律实务界专家齐聚一堂,共促全球法学教育领域交流合作,共建全球法学界高层次对话平台,共塑人工智能与法治融合发展重要共识。
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张东刚在致辞中表示,当前,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全球法治再度站上文明演进的关键节点。今年适逢人大法学院成立75周年,我们愿与各方携手,围绕人工智能时代全球法治共同愿景,提出"五项行动倡议":聚力拓宽法治合作,共建联动发展新平台,以机制化交流、网络化协作、共享化发展深化理解、凝聚合力、促进善治;聚力解答重大问题,共建法理研究新高地,为完善国际规则体系、破解全球法治难题提供学理支撑和方案储备;聚力规范智能发展,共筑科技向善新秩序,确保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始终朝着有利于人类普遍利益的方向发展;聚力培育法治英才,共创协同育人新范式,构建开放融合、联系紧密、面向未来的法治教育体系;聚力促进文明对话,共绘法治共进新图景,让法治成为应对全球挑战的"共同武器"。中国人民大学愿与全球法学院校一道,为建设一个更加公正、智慧、包容、可持续的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法治力量。
中国人民大学校长林尚立表示,作为法学教学与研究领域重镇,中国人民大学积极投身数字法治建设,贡献了"独树一帜"的人大力量。以此次论坛为契机,全球法学人聚焦"未来法治与数字法学"等主题展开前沿探讨。希望与会学者聚焦治理需求,以法治之策解决实践问题,紧跟数字技术发展进程,推动研究从"书本之法"走向"治理之策";站稳价值立场,以法治之规引领技术向善,以前瞻性法学理论为技术发展立规引航,确保技术进步始终服务于人民的美好生活;深化交流合作,以法治之桥凝聚全球智慧,促进全球平台共建、规则共研、标准共商,推动数字文明发展成果更好惠及各国人民,携手迈向普惠共赢的数字文明新图景。
中国法学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会长王洪祥代表中国法学会对大会召开表示祝贺。他表示,当前,人工智能对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产生深远影响。面对这一全球性挑战,中国法学会愿与各国法学法律界同仁一道,持续加强人工智能法治领域的国际交流合作,秉持开放包容、深化国际交流,坚守安全底线、促进可信可控,坚持智能向善、增进人类福祉,创新规则体系、完善全球治理,携手以法治为人工智能健康发展保驾护航,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他勉励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与全球法学院校一道,积极推动学科交叉融合、强化理论与实践结合、搭建高水平国际交流平台,为推动人工智能造福人类、促进全球法治文明进步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最高人民法院咨询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法学会网络与信息法学研究会会长姜伟向大会召开表示祝贺、向母校未来发展致以祝福,并代为宣读"人民教育家"、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高铭暄的书面贺词。
97岁高龄的高铭暄教授在书面贺词中深情回顾了自己与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74年的不解之缘,并为学院发展所取得的成绩感到由衷高兴。他表示,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是新中国诞生后创立的第一所正规的高等法学教育机构,75年来,为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培养了大批德才兼备的优秀法律人才,赢得了中国法学教育的"工作母机"和"法学家的摇篮"的美誉。衷心祝愿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越办越好,为服务全面依法治国实践、加快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作出新的更大贡献,早日建成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法学院。
本次论坛成果发布环节,部分与会专家共同启动"中国人民大学涉外法治大模型2.0"。中国人民大学涉外法治大模型2.0包括智能法务平台、智能法律助手、教学实训平台、法律文书翻译、涉外法律资讯、智能翻译助手六大子产品,将全面服务于企业出海及法律实务部门,智能支撑全国法学科研与教育,搭建全球数据合作平台和法律智能服务平台,标志着法学理论与人工智能前沿技术的深度融合取得实质性突破。2024年年底,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率先启动全国高校首个涉外法治大模型研发,建成高质量的涉外法律知识库、高精准的多语言法条检索系统、高可信的法条增强生成框架以及融合深度思考的法律推理功能,相关数据集已在上海市知识产权局完成登记,成为全国高校首个通过数据知识产权登记的法律类项目。
会上,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牛津大学法学院等全球五大洲近30家著名大学法学院联合发起成立"全球法学教育合作联盟"。"全球法学教育合作联盟"倡议建立非官方、开放性的国际学术协作机制,通过常设性全球法治大会、常态化学术网络、教育资源共享平台等合作机制,进一步深化全球法学教育合作,共同推动构建跨文明对话新范式、孵化未来法治创新者、探索人类共同法治框架。
论坛期间,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与美国宾州州立大学法学院、英国杜伦大学法学院、奥地利格拉茨大学法学院、法国里昂天主教大学法学院、意大利罗马三大法学院签署合作协议,并与英国伦敦大学学院法学院、意大利博洛尼亚大学法学院、亚洲国际仲裁中心、香港中文大学法学院、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大学法律系等世界知名法律院校、国际组织、司法机构达成合作意向。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的前身法律系成立于1950年,是新中国诞生后创立的第一所正规的高等法学教育机构,被誉为中国法学教育的"工作母机"和"法学家的摇篮",培养培训各类学生、法治工作人员30余万人。学院积极拓展中外交流合作,搭建了多个层次的法学教育交流与合作平台,已成为沟通中外法学交流的窗口。
2000年、2010年、2020年,人大法学院先后举办三届"21世纪世界百所著名大学法学院院长论坛",累计邀请到来自世界五大洲最具影响力和学术地位的800余位院校长、法学家等出席。论坛为全球法学家了解中国法学教育与中国法治建设、分享法学教育经验提供了国际平台。本届论坛共邀请到来自全世界各地区最有影响和地位的法学院校、国际组织、法律实务机构的近1200位法学专家参与大会及平行主题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