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张家界:匠心守味 初心筑梦——龚礼波与大庸腊肉的传承振兴路

湖南张家界:匠心守味 初心筑梦——龚礼波与大庸腊肉的传承振兴路

来源:鲁网 2025-10-09 12:56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在湖南省张家界市武陵山脉的褶皱里,藏着一道跨越千年的烟火味道 —— 大庸腊肉。从农家火塘上悬挂的肉条,到走向全国 20 多个省份的非遗产品,这道美味的蜕变背后,离不开一位传承者的坚守与创新。他就是张家界老八区农产品开发股份公司董事长、大庸腊肉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龚礼波。44 载人生岁月里,他以军人的坚韧闯市场,以工匠的执着守技艺,以企业家的担当助乡邻,更以创新思维搭建 “烟旅农” 融合平台,在腊香氤氲中书写了一段非遗传承与乡村振兴交织的动人故事。

从农家子弟到非遗传人:一脉相承的匠心坚守

龚礼波与大庸腊肉的缘分,始于童年灶间的烟火气。8 岁那年,他便跟着父亲学习腊肉制作,从选肉、腌盐到熏烤,每一个步骤都在耳濡目染中刻进记忆。“那时候看着父亲把控火候,总说‘盐多伤肉、火急毁味’,现在才懂这是老祖宗传下的门道。” 这份童年记忆,成为他日后坚守传统的精神底色。

2002 年退伍返乡后,龚礼波曾在深圳打拼,从快消品销售经理到知名品牌经销商,多年的市场历练让他敏锐察觉到:家乡家家户户会做的腊肉,藏着巨大的市场潜力。2013 年,他毅然回到张家界永定区,创立了老八区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正式开启大庸腊肉的产业化之路。不同于农家零散制作,规模化生产需要攻克诸多难题 —— 如何保证肉质新鲜?怎样稳定熏烤火候?为了还原最地道的土家风味,他反复试验,最终总结出 “土猪喂养、硬杂木柴、古法配料、高炕炕制” 的十六字秘诀。在关键环节,他始终亲力亲为:腌制时精准把控盐量,熏烤时昼夜观察火候,退盐时严格控制时间。正是这份近乎苛刻的坚守,让他的腊肉在市场中崭露头角,2024 年公司更是获评 “湖南省非遗工坊”,让这门传统技艺有了更坚实的传承载体。

(龚礼波指导腊肉生产加工)

从家庭作坊到多元经营:创新驱动的品牌突围

随着张家界旅游业蓬勃发展,龚礼波敏锐察觉到新的机遇:每年超千万游客来到这里,不少人都想带些地道特产回家,但自家腊肉虽味道好,却缺少一个直面游客、能展现产品特色的销售窗口。就在他犯难时,张家界市烟草专卖局(公司)客户经理主动找上门。

“您的腊肉是张家界的非遗好货,我们的旅游特色终端建设,就是要帮您搭好这个‘特色窗口’,让游客来了能看见、能体验、能带走。”客户经理的话,让龚礼波坚定了店铺升级的信心。针对龚礼波开设的 “至丰烟酒行”,张家界烟草秉持 “一店一景” 的理念,量身定制改造方案,从店铺定位、装修设计到产品陈列、服务优化,全程提供专业指导。

在装修设计上,张家界烟草深挖土家文化与张家界山水元素,让终端成为 “微型文旅体验空间”:外观复刻土家吊脚楼的青瓦木梁,店内以土家族西兰卡普织锦图案装点背景墙,再通过悬挂腊肉、摆放传统竹编储物篮等细节,还原出土家农户制作腊味的生活场景,让游客在购物时仿佛置身武陵山间的土家院落,沉浸式感受地域文化。

(至丰烟酒行的腊肉区)

在产品与服务优化上,客户经理协助龚礼波构建“烟酒 + 土特产”的多元产品矩阵:精选适配不同游客口味的卷烟品类,引入张家界米酒、土家摔碗酒等特色饮品,还开辟 “张家界味道” 专区,将腊肠、腊猪脚等腊肉产品与莓茶、葛根粉有序陈列,实现伴手礼一站式购齐。而由张家界烟草精心设计的伴手礼盒,也深受游客喜爱——礼盒包装上的武陵山水图案,让每份产品都成为 “可带走的张家界记忆”。此外,店员还参加了张家界烟草组织的职业化零售客户培训,系统学习文化讲解、产品推介、客户服务等实用技巧。

改造后的“至丰烟酒行”生意越来越好,龚礼波感慨,“没有烟草公司的帮助,就没有这家有文化、有特色的店铺,我们的腊肉也走不进这么多游客心里。”

从个人致富到共同增收:反哺乡邻的责任担当

“是家乡的山水养育了我,现在有能力了,就得帮乡亲们一起富起来。” 作为土生土长的张家界人,龚礼波始终牢记这份乡土情怀。公司发展壮大后,他积极推行 “公司 + 基地 + 农户” 模式,在沅古坪、王家坪等乡镇建立生猪养殖基地和七星椒、花椒种植基地,与当地农户签订收购协议,让 1200 多名建档立卡贫困户通过养殖、种植实现稳定增收,人均年收入超 1 万元。“以前养猪愁销路,现在有龚总保底收购,我们心里踏实多了!” 沅古坪镇长潭村村民的话语,道出了乡亲们的心声。

在烟酒行运营中,他也不忘带动乡邻 —— 店内部分土特产优先采购自周边农户,帮助销售自家种植的莓茶、蜂蜜等产品,让小农户共享旅游消费红利。同时,龚礼波通过 “传帮带” 培养专业人才,先后让 200 多名群众掌握腊肉制作核心技艺,其中不少人或开起小作坊,或成为公司的技术骨干。

(老八区公司捐赠抗疫物资)

在公益事业上,龚礼波更是毫不吝啬:资助贫困学生、参与扶贫助学,累计捐款捐物超 20 万元;2020 年疫情期间,向永定区红十字会捐款 2 万元,还组织员工将 8500 斤腊肉打包送往武汉,其中 1200 斤为公司捐赠,获人民日报等中央媒体报道;2021 年张家界疫情时,他又带领志愿者参与核酸样本转运,捐赠鲜肉、腊肉等物资价值 20 余万元。从非遗传承到乡村振兴,从多元经营到社会责任,龚礼波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一名共产党员、退伍军人的初心与担当。

如今,龚礼波的老八区公司已是张家界腊制品行业标杆,至丰烟酒行也成为旅游终端的特色样板,大庸腊肉的香味伴着游客的足迹飘得越来越远。但他依然保持初心,时常走进生产车间传授技艺,到烟酒店了解游客需求。“我要把腊肉手艺传下去,把旅游终端办好,让更多人吃到地道的张家界味道,也让更多乡亲靠着这份事业过上好日子。” 未来,他还计划拓展线上直播渠道,让湘西特色产品触达更多消费者,在非遗传承与乡村振兴的道路上继续坚定前行。(田书萌)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程慧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