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味入京华 暖心促振兴丨贵州美食节走进国家广电总局

黔味入京华 暖心促振兴丨贵州美食节走进国家广电总局

来源:贵州日报报刊社 2025-10-04 13:26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9月28日至29日,一场以“酸辣鲜香”为主题的贵州美食节在国家广电总局举办。本次活动采用“双会场”模式——广电大厦的特色产品展销会与总局职工食堂的黔菜美食品鉴会同步进行,让干部职工既能选购地道“黔货”,又能品尝正宗黔菜,全方位感受贵州的魅力。

活动伊始,食堂便迎来了络绎不绝的品尝者。“这个酸汤鱼,酸得够味,辣得正宗!”一位中年女职工端着餐盘,忍不住向同伴赞叹。她夹起一片雪白的鱼片,上面沾着红艳的汤汁,“听说这酸汤是用贵州特有的小番茄自然发酵而成,难怪味道这么独特。”

现场,这些来自贵州的厨师们精心烹制着贵州酸汤鱼、黔味带皮黄牛肉等特色佳肴,浓郁的香气弥漫在整个食堂。

与此同时,广电大厦的展销会场更是人头攒动。琳琅满目的贵州特产让人目不暇接——从各式辣椒酱、生态菌菇、地道腊肉,到刺梨系列产品、遵义红茶、有机粮油等三百余种黔地好物汇聚一堂,供干部职工选购。

“您尝尝这个刺梨原液,维生素C含量特别丰富。”展台前,一位女职工品尝样品后,当即选购了两盒刺梨糕和一箱刺梨果汁,“孩子平时不爱吃水果,这个刺梨产品他倒很喜欢,也算是为消费帮扶出份力。”

其中,拥有近三百年历史的贵州老字号“胡三帖”展位前尤为热闹。“给我拿三盒,昨天试用后感觉肩膀舒服多了。”一位老同志对销售人员说。

旁边一位正在体验的女士好奇地问道:“听说你们这个配方是从乾隆年间传下来的?”销售人员一边熟练地包装产品,一边介绍:“是的,我们是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从茶马古道救治马帮,到现在走向世界,近三百年来始终保持着古法手工制作的工艺。”

在热菜区,几位同事围坐在餐桌旁分享着各自的发现。“这道黔味带皮黄牛肉嚼劲十足,香料味道层次丰富,”一位戴眼镜的男士评价道,“我去年去贵州出差时尝过地道的做法,今天这个味道很正宗。”他的同事则对豆腐丸子赞不绝口:“外酥里嫩,蘸上这个糊辣椒蘸水,简直绝配!”

两位年长的职工在茶叶展台前细细品味着刚沏好的遵义红茶。“这茶汤色红亮,滋味醇厚,回甘很好,”其中一位慢悠悠地说道,“我准备买一些,周末与老友相聚时一起品尝。”

据悉,此次活动由贵州省驻京办组织发起,是其持续推动“黔菜带黔货”走进中央单位系列活动的具体举措之一。近年来,省驻京办致力于搭建省域特色产品与中央单位之间的直通桥梁,将“消费帮扶”的暖意化为实际行动。

这场美食与文化盛宴,不仅让广电总局的干部职工领略了贵州的独特风味,更让每一位品尝美食、选购特产的参与者,都能用行动支持贵州乡村振兴,共同书写高质量发展与乡村全面振兴的新篇章。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吴兵

编辑 罗昌

二审 吴兵

三审 胡丽华

【责任编辑:程慧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