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日上午10点左右,在宁夏青铜峡市叶盛镇的宁夏青铜峡灌区现代化改造工程2025年度第二批建设项目施工1标段工地上,50余台挖掘机、自卸车等大型机械有序穿梭,300多名建设者身着工装,在渠道护坡混凝土浇筑岗位上紧张忙碌,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
记者了解到,当国庆的五星红旗在塞上江南的晴空下飘扬时,这里的建设者们却将假期熔铸为攻坚锋芒——自9月10日开工以来,宁夏水利水电工程局有限公司项目部以“保冬灌、惠民生、显担当”为目标,完成渠道土方开挖回填作业后,正趁着十一黄金期向渠道护坡混凝土浇筑发起冲刺。
3.5万立方米混凝土浇筑任务需在10月18日完成,以确保10月20日渠道通水、冬灌顺利进行,项目部将国庆假期变成施工“冲刺期”,用“国庆不打烊、攻坚不停步”的行动,书写着水利建设者的责任与担当。
为抢抓工期,宁工局公司项目部采用“挂图作战+动态优化”的管理模式,创新推行“白+黑”“三班倒”作业机制,让施工链条24小时高效运转。项目部技术负责张瑞介绍:“为了确保3.5万立方米渠道混凝土浇筑在10月18日如期完成,我们以小时为单位精细排布工期,把十一黄金周锁定为全力冲刺的‘施工高峰期’。”现场,有的建设者校准模板、有的搅拌混凝土、有的指挥浇筑,每个环节都紧密衔接,施工效率大幅提升。
“冬灌关系着灌区来年的收成,我们多抢一小时进度,灌区百姓就多一分安心,这股劲不能松。”张瑞的话道出了建设者的心声。作为宁夏水利领域“两重”标志性工程,青铜峡灌区现代化改造工程并非简单的设施翻新,而是在维持灌区总体布局、灌溉现状和引水流量不变的前提下,靶向改造影响效益发挥、存在病险隐患的骨干设施。当前浇筑的3.5万立方米混凝土护坡,正是工程的关键环节——它不仅是灌区的“节水密码”“丰收保障”,更是建设者们用汗水浇筑的“责任之墙”。
10月的塞上,风已带了凉意,当城市里的人们享受着假期的悠闲,宁工局公司的300多名建设者却把对节日的牵挂藏在心底,把对责任的担当扛在肩头。他们将思乡之情转化为建设热情,将假期团圆变作工地拼搏,以“精准到小时、动态保进度”的管理,让每一步推进都踩在“保通水、保冬灌”的节点上。(中国日报宁夏记者站 胡冬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