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望实小承办吴江区骨干教师(数学)讲学团活动

平望实小承办吴江区骨干教师(数学)讲学团活动

来源:鲁网 2025-10-01 09:12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为进一步发挥吴江区骨干教师的示范和辐射作用,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有效提升教师教学业务能力。2025年9月24日,由苏州市吴江区教师发展中心主办的2025年吴江区骨干教师(数学)讲学团活动在平望实验小学举行。本次活动特邀苏州市学科带头人刘欣老师带来示范课和专题讲座,全区四十多名小学数学教师参与观摩研讨。

本次活动以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用数对确定位置》为课例,由江陵实验小学的刘欣老师和平望实验小学的周子倩老师进行同题异构。

刘欣老师首先创设生动的故事情境,由“线”扩展到“面”,将一维空间生长为二维空间,产生新的问题,引出新的学习内容,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尝试和探究欲望。接着通过有效组织和引导学生开展以探究为特征的研究性学习,让学生经历如何用数对表示位置的过程,逐步抽象出数对概念。通过形式丰富的活动,巩固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体会数对中两个数的顺序的重要性,初步感悟数对与物体位置的一一对应关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与推理意识。

平望实验小学的周子倩老师则以“经验唤醒,构建初步模型——自主表征,引发统一需求——深度辨析,感悟数对本质——拓展延伸,厚植学科底蕴”为主线设计教学,唤醒学生已有认知,引导学生从生活经验走向数学抽象,构建起连贯的学习框架,有效落实核心素养目标。

课堂展示活动后,先由周子倩老师进行说课。周老师谈到,她的教学过程分为三环节:①情境导入,引发需求:通过“描述小军位置”的不同说法,制造认知冲突,自然引出统一标准的需求。②探究新知,构建模型:首先统一“列”与“行”的规则,再将座位图抽象为点子图。关键一步是鼓励学生创造更简洁的表示方法,从而水到渠成地引出数对概念,并通过对比(4,3)与(3,4)强调数对的有序性。③巩固应用,拓展思维:设计“说说我的位置”、“幸运抽奖”等趣味活动,将知识应用于真实班级情境。特别是通过“魔法数对”(4,a)和(x,3)表示整列整行,巧妙渗透函数思想,实现思维进阶。整个设计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问题解决中自主建构知识,深刻体会用数对确定位置的优越性。

平望实验小学钮健平副校长对两节课进行了点评。钮校长指出,刘老师的课以学生为中心,通过趣味活动与结构化任务,将抽象的“数对”转化为可感知、可操作的探索过程。学生在游戏中思考、在互动中建模,不仅掌握了知识,更体验到数学的简洁美与应用价值。这一实践为小学数学课堂的“素养导向”转型提供了生动范例。周老师的课层次清晰,从学生有用数对表达的需求,到如何使用数对、统一规则,最后通过具体情境对数对进行深度理解三个方面展开教学,实现了学生从生活表达向数学表达的过渡,发展了学生的几何直观和空间观念。

最后,刘欣老师带来了一场主题为《大单元背景下如何开展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教学》的精彩讲座。讲座中,刘老师从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领域有哪些新变化,开展“主题式学习”与“项目式学习”案例解读以及开展“主题式学习”与“项目式学习”的教学建议这三个方面进行了深入剖析。同时,刘老师指出,面对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领域的新变化,教师要主动扩充自身知识储备,提高跨学科教学意识;加强与其它学科教师之间的合作,共享各学科的课程内容和学习方法;正确把握和调整自己的角色,做好参与者、指导组、协调者、评价者,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实践探究,落实核心素养。老师们认真聆听,仔细记录,纷纷表示讲座内容实用性强,为今后的教学提供了重要的指导。

本次活动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和辐射带动作用,为青年教师们提供了相互交流和思想碰撞的平台,进一步推动了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陈秋静】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