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微短剧研究学术论文工作坊平行分论坛四:短剧出海与国际传播

首届微短剧研究学术论文工作坊平行分论坛四:短剧出海与国际传播

来源:鲁网 2025-10-01 09:11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2025年9月27日,首届微短剧研究学术论文工作坊在西安交通大学举办。本次工作坊由西安交通大学新闻与新媒体学院、《新媒体与社会》(CSSCI来源集刊)联合主办。平行分论坛四围绕“短剧出海与国际传播”的主题展开研讨。西安外国语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主持行政工作)、教授李鹏,西安交通大学新闻与新媒体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李巨星作为点评专家出席论坛,西安交通大学新闻与新媒体学院助理教授刘丹主持活动。

臧岚的研究《“文化出海”背景下 AI 微短剧 “轻量化”叙事策略研究》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出品的5部使用AI技术的微短剧为研究对象,从语言、视觉、声音与动作四个维度搭建多模态话语分析框架,探讨AI多模态协同机制下“轻量化”叙事策略,旨在为中华文化的国际传播提供理论支撑与实践启示,推动具有全球感召力的中国叙事模式的建构。

吴谦带来《超越“微文化”?论微短剧文化适配策略与情感结构映射》一文,论文依托文化唯物论理论框架,回顾微短剧发展历程,挖掘政策引导、平台实践与文化赋能三者间的联动机制,剖析文化意识形态与数字媒介生态主导下文化、社会与个人情感的复杂关系,为微短剧长远发展提供理论蓝本。

李鹏的最新研究《微短剧赋能国际传播:理论逻辑、现实梗阻与策略升维》,从市场数据和文化反馈入手,以8部YouTube平台热播的微短剧作品为研究对象,搭建微短剧赋能国际传播的情感分析模型,旨在构建协同体系,推动中华文化在供给质量和国际传播效能两方面实现能级跃迁,为我国完善国际传播体系提供新的参考路径。

王林汇报了《跨越太平洋的“情感桥接”:微短剧出海拉美的文化适配模拟仿真研究》的最新成果,论文借助模拟仿真构建传播网络模型,在可控条件下检验不同文化策略的变量组合与因果链条,验证了情感嵌合的中介效应和地方再生产的调节作用,为微短剧开拓拉美市场提供实践策略。

李唐波的最新研究《中国叙事能否征服海外?微短剧出海的传播效能提升研究》以霍尔的高语境与低语境文化为理论抓手,围绕情感共鸣和文化消费转化两个维度搭建传播效果与评估框架,提出内容生产、产品运营和用户维护三个角度的微短剧出海策略,旨在推动微短剧出海从“流量输出”向“价值认同”转型,助力中国叙事真正实现海外“征服”。

苗学慧的论文《这短剧好“上头”:弥合短视频平台的加速生产与情感消费体验》讨论了平台加速生产与青年情感消费之间的相互关系,分析了微短剧如何通过平台算法的精细化推送满足青年用户的情感需求。揭示了青年情感消费模式的多样化与平台生产加速之间的共生关系。

点评专家李鹏指出,上述研究聚焦微短剧出海这一前沿议题,从多学科维度展开探讨,既直面传统人文学科在技术驱动下重构经典理论的时代挑战,又展现了跨学科研究的潜力。若能进一步关注数据背后的社会启示,深化其对人本身及行动意义的解释力,同时结合中西方文化差异和市场需求,提升研究主题精准度,则能为理解文化出海提供更具深度的理论洞见和更具体的实践指导。

李巨星认为,本论坛文章聚焦微短剧出海的技术赋能、文化消费与效果研究,相互补充且研究对象独特,展现了跨学科探索价值。建议加强仿真模拟与现实传播场域的交叉验证,用经验数据支撑抽象指标,强化样本代表性与结论说服力,为国家文化出海战略提供更有力的方案。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陈秋静】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