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聚焦|长沙:让更多年轻创业者在创新沃土中勇闯新蓝海

外媒聚焦|长沙:让更多年轻创业者在创新沃土中勇闯新蓝海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09-30 13:47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编者按:中国日报《中国观察报》(China Watch)2025年9月29日在美国《时代周刊》刊发文章,讲述长沙依托优良的产业创新生态、系统的扶持政策以及“低成本创业、高品质生活”等优势,提供多元化发展机会和平台,持续吸引海内外年轻人到湖南长沙创新创业。

美国《时代周刊》“China Watch”(中国观察报)版面截图。

长沙是中国中部湖南省的省会,常因其活跃的夜间经济被誉为“不夜城”。但这座城市的发展不仅仅表现在其繁荣的消费业态,还在于其能吸引大量年轻创业者趋之若鹜,推动城市迸发出创新创业的活力。

长沙斐视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何遥在2020年在湖南大学获得硕士学位后,决定扎根长沙,研究远程驾驶技术及其应用。

何遥从小在矿区长大,梦想用智能机器取代矿工。带着“让矿工远离危险”的初心,经过深思熟虑,何遥在湖南长沙湘江新区大学生创新创业园成立了自己的高科技公司。

长沙一江两岸,橘子洲头。

“显而易见,现在一些矿工依然在艰苦的环境中工作,若智能操作能够取代人工劳动,将会有巨大的市场潜力。”何遥说。

短短三年内,何遥带领他的团队完成并交付了近1000个远程控制系统,将无人驾驶汽车的愿景变为现实。

目前,长沙斐视科技有限公司已成为三一重工、华为等行业巨头的技术合作伙伴,其创新解决方案还获得了10多项国内外知名奖项。

“从技术开发到市场准入,园区总能提前想到我们的需求。”何遥说。

长沙湘江新区大学生创新创业园占地12000平方米,是湘江新区“一个核心园区、一个服务中心、多个孵化基地”支撑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创新创业园提供了一个全面的孵化生态系统,让学生创业团队从实验室走向市场。

湖南自贸区长沙片区国际青年创业港组织国际青年走进企业。

依托大学生创新创业园,湘江新区加速打造“创意孵化—加速—产业化”全周期护航体系。在岳麓山大学科技城,“实验室成果—创业项目—科技企业”转化通道畅通无阻,40个孵化基地、4个概念验证中心、8个中试基地,让科研成果加速转化。

在招才引才过程中,长沙也欢迎国际人才加入。湖南自贸区长沙片区国际青年创业港率先推出面向国际青年的“创业签证”,在签证和创业支持方面提供助力。

“长沙处处是多元化的机遇,国际青年创业港就是我梦想的起点。”26岁的非洲贝宁青年奥乔·拉查尔德说道,他在2020年来到中南大学攻读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2024年毕业后选择留长沙创业。

湖南自贸区长沙片区国际人才与企业对接会现场。

拉查尔德抓住时机,入驻了中国(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长沙片区的国际青年创业港——该创业港首创针对国际青年的“创业签证”,提供签证和创业支持方面的帮助。

2024年,拉查尔德获颁长沙自贸片区首张“创业签证”,成立贸易公司,将湖南农机、五金等产品销往非洲市场。他一心拓展中国电商渠道,同时整合贝宁的农产品资源,计划将家乡优质腰果和棉花引入中国市场。

“我想打造非洲农产品品牌,并亲自代言。”拉查尔德说,未来,他希望能为深化湖南与非洲的经贸合作贡献更多力量。

据了解,China Watch(中国观察报)是中国日报社与国际权威媒体合作传播的旗舰品牌,以英语、法语、日语、俄语、西班牙语、意大利语、阿拉伯语等多种语言呈现,随美国《时代周刊》、《洛杉矶时报》、日本《每日新闻》、法国《费加罗报》等欧美亚主流报纸发行,直达世界大国意见领袖和政、商、学界高端读者。

(中国日报湖南记者站 何纯 朱友芳)

 

【责任编辑:舒靓】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