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砺剑,创新引领:临沂核医学会议见证麦德盈华的技术突围之路

来源:鲁网    2025-09-26 14:20
来源: 鲁网
2025-09-26 14:20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金秋时节,山东临沂再次成为全国核医学与分子影像领域关注的焦点。第九届临沂核医学与分子影像会议在此圆满落幕,为期数日的学术交流不仅展示了我国核医学领域的最新进展,更成为本土科技企业展示创新实力、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的重要平台。作为会议的发起方与承办单位,山东麦德盈华科技有限公司及其创始人刘继国博士,以其十余年如一日的技术攻坚与产业实践,成为本次会议中最受瞩目的创新力量。

从零到一:小动物PET打破国外技术垄断

核医学影像设备长期以来是我国高端医疗装备领域的“卡脖子”环节,尤其是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PET)设备,曾长期被国际巨头垄断。2013年,在临沂郯城这片创新创业的热土上,刘继国带领团队成功研制出国内首台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小动物PET设备,实现了我国在该领域“从0到1”的突破。

2019年,公司在小动物PET技术上实现关键突破;2020年,推出全球领先的超高分辨率小动物PET设备,其空间分辨率达到0.5毫米,相关技术指标被写入行业教科书,成为国内科研机构开展生命科学研究的核心装备。目前,麦德盈华已在小动物PET/SPECT/CT多模态影像系统领域占据国内市场超50%的份额,实现了国产设备从“可用”到“好用”的跨越。

技术持续迭代,引领影像精度新标杆

在本次会议上,麦德盈华展示的最新PET设备空间分辨率进一步提升至0.42毫米,被与会专家评价为“很可能达到全球最高水平”。这一突破不仅是参数上的提升,更体现了我国在高精度探测器材料、集成电路设计、图像重建算法等核心环节的全面进步。

会议搭台,技术唱戏:学术品牌反哺产业创新

自2015年起,麦德盈华发起并持续承办“临沂国际核医学与分子影像会议”,至今已成功举办九届。十年来,会议从最初数十人的技术研讨会,发展为吸引数百位国内外专家参与的行业盛会,成为我国核医学领域学术交流与产业协同的重要平台。

“我们希望通过会议把国内外先进技术引进来,也让中国制造的高端设备走出去。”刘继国表示,会议不仅是学术交流的载体,更是展示国产设备性能、推动技术迭代的窗口。多位专家在会议报告中提到,国产设备在分辨率、稳定性、成本控制等方面已具备显著优势,为国内科研与临床机构提供了更多选择。

迈向临床:从科研设备到医疗装备的跨越

在夯实科研设备市场的基础上,麦德盈华正积极向临床级PET/CT系统进军。刘继国透露,公司目前已启动临床全身PET扫描仪的研制工作,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进展顺利,预计未来两年内实现产品落地。

“科研设备是技术验证的基础,临床设备才是服务大众健康的载体。”他表示,公司将把十余年积累的探测器技术、图像算法和系统集成经验,转化为适用于医院场景的高性能影像装备,助力我国高端医疗设备国产化进程。

创新永不止步,书写中国核医学装备新篇章

从郯城起步,到如今成为行业标杆,麦德盈华的成长历程是中国高科技企业坚持自主创新、突破技术壁垒的缩影。刘继国表示,公司将继续以“全国产化、全自主领先”为目标,在新材料、芯片、人工智能等方向持续投入,推动核医学影像设备向更精准、更智能、更普惠的方向发展。

第九届临沂核医学与分子影像会议虽已落幕,但麦德盈华的创新脚步未停。在“新质生产力”号召的引领下,这家从临沂成长起来的企业,正以技术为笔、以产业为墨,在中国核医学装备的发展史上,写下更加坚实的创新篇章。

以上内容为推广信息,所涉及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消费建议。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