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邵烟草:乡村振兴“微力量”便民服务“大作为”

新邵烟草:乡村振兴“微力量”便民服务“大作为”

来源:鲁网 2025-09-25 13:19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在湖南省新邵县坪上镇筱溪村的主干道旁,一抹红绿白相间的招牌格外亮眼——“湘村636”几个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这是村民刘小平经营的顺兴批发部。谁能想到,如今这个宽敞明亮的“乡村便民中心”,几年前还是个货架斑驳、商品杂乱的传统杂货店?从“老破小”到“新标杆”,刘小平用400多个日夜的坚守与创新,让这家小店,成了村民心中“温暖坐标”,更成了乡村振兴路上一道动人的风景。

(改造后店铺形象)

破茧:传统小店焕新现代活力

“以前总觉得货堆得越满,生意就越好,直到参加了新邵烟草的培训,才知道经营还有这么多门道。”回忆起小店的转型起点,刘小平至今记忆犹新。2022年,新邵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推出“湘村636”现代终端建设计划,面向乡村零售户开展系列培训,刘小平第一时间报了名。

“好的布局能让顾客多停留3分钟,多停留就多一份消费可能”课堂上,现代经营理念像一扇扇新窗,彻底打破了刘小平“对货卖山”的传统认知。尤其是“湘村636”专属课程里的商品陈列、库存管理知识,更是让她眼前一亮:“原来乡里小店也能像城里的超市一样规范!”

培训结束后,刘小平立刻申请了终端改造补贴,在客户经理周彬彬的上门指导下,开始对店铺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造。她先重新规划空间布局,将原本杂乱的店铺划分为“前场体验区+中岛促销区+后仓储备区”:前场摆放畅销的烟酒、零食,方便村民随手拿取;中岛区设置应季商品专柜,夏天堆着清凉饮品,冬天摆上保暖用品;后仓则专门用于库存储备,既整洁又不占用经营空间。

她还按照“品类清晰、方便拿取”的原则,重新整理商品:把食品、日用品、农资用品分门别类,贴上醒目的分类标签,帮大家快速找到需要的东西。改造完成那天,看着焕然一新的店铺,刘小平的丈夫打趣道:“这哪还是以前的杂货店,比城里的便利店还洋气!”

变化不止于“面子”,更在“里子”。改造后第一个月,原本积压的库存慢慢“活”了起来,月营业额更是从原来的6000元,一跃突破2万元。村民们也纷纷点赞:“现在去小平的店里买东西,又亮堂又好找,比以前舒服多了!”

(店内陈列)

暖心:小店变身“乡村服务站”

“生意好了,更要想着大家的需求。”刘小平常说,小店开在村里,就得做村民的“贴心人”。随着客流量增多,她发现村民们常有一些“小麻烦”:农忙时手机没电,找不到充电的地方;老人去镇上取钱不方便,还要跑好几里路;偶尔头疼脑热,家里没备药,只能硬扛……这些细节,刘小平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她先是在店铺角落腾出一块地方,设置了“便民服务角”:摆上两张小桌子,放上3个充电插座,贴上“免费充电”的纸条,方便过往村民和路人应急;又主动对接银行,申请成为“便民金融服务站”,开通小额取款、转账功能,村民拿着社保卡就能在店里取钱,不用再跑镇上的银行;她还自费买了一个医药箱,里面装满创可贴、碘伏等常用药品,贴上“应急用药,免费取用”的标签,旁边放着登记本,方便大家记录使用情况。

除了便民服务,刘小平还琢磨着给村民“送知识”。她发现村里不少老人法律意识薄弱,遇到纠纷不知道怎么维权,年轻人忙于务工,也没精力学习法律知识。于是,她主动联系镇司法所,借来法律宣传资料,结合村里的真实案例,把枯燥的法律条文编成朗朗上口的“三字经”:“借东西,要还掉;欠钱财,按时缴;邻里间,和睦好,遇纠纷,法来调……”

每次村民来店里购物,刘小平就趁着收银、打包的间隙,用方言念叨几句“法律三字经”,村民们在购物时,就能学到实用的法律知识,不知不觉中,守护自身权益的“法宝”就记在了心里。

(便民金融服务站)

聚光:爱心传帮带,烟火气里暖透乡村

“周三到,饭香飘,老人笑”——这是筱溪村如今流传的一句顺口溜,说的是刘小平每周三为村里独居老人做爱心餐的事。

筱溪村有不少独居老人,子女在外务工,平时吃饭多是“凑活一顿是一顿”。每周三中午,刘小平都会在店铺前面的大坪里支起灶台,给老人们做爱心餐。为了让老人们吃得合口味,她专门记了一本“老人饮食笔记”:“张奶奶牙口不好,菜要炖烂些”“李爷爷有高血压,要少油少盐”“王奶奶不吃辣,炒菜不放辣椒”……每次买菜,她都按照笔记清单采购,食材费用全从店铺利润里支出,从不向老人收一分钱。  

刘小平的善举,像一颗火种,很快点燃了全村人的爱心。村里糕点铺的老板每周三都会送来刚出炉的馒头、包子;菜农们挑着自家种的新鲜蔬菜,主动送到店门口:“小平,这些菜没打农药,给老人们吃放心”;村里的孩子们放学后,也会跑来帮忙洗碗、擦桌子,叽叽喳喳地围着老人讲故事。原本冷清的周三,因为这顿爱心餐,变得热闹又温馨,成了筱溪村最暖的“烟火时刻”。

不仅如此,刘小平还联系镇上的卫生院,定期组织志愿者来村里,在店铺前开展“健康义诊”活动:给老人们量血压、测血糖,讲解高血压、糖尿病的日常护理知识,每次义诊,店里都挤满了人,刘小平则忙着递水、搬凳子,像个“大管家”一样穿梭在人群中。

(刘小平为村里老人量血压)

“以前觉得开店就是为了赚钱,现在才明白,能为村里做点事,比赚钱更开心。”如今的顺兴批发部,早已不是单纯的“卖货店”,刘小平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乡村小店虽小,却能承载大温情;普通村民虽平凡,却能成为乡村振兴的“微光”——当这束微光点亮时,就能汇聚成照亮乡村的温暖光芒。

(岳玉庭、肖熙琳)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程慧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