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等“亡羊”先“补牢” 新津区给道路做“CT” 筑牢城市交通“生命线”

不等“亡羊”先“补牢” 新津区给道路做“CT” 筑牢城市交通“生命线”

来源:鲁网 2025-09-24 16:03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以前路过五津西路时总觉得路面有点不平整,现在走起来踏实多了!”家住附近的市民许先生最近发现,家门口的道路不仅变平整了,过往时的安心感也大大提升。这一变化,源于新津区综合行政执法局近期全面开展的城市道路空洞专项检测与修复行动,通过“查、治、防”全链条发力,为市民出行筑起安全屏障。

作为城市运转的“毛细血管”,城市道路的安全稳定直接关系市民日常出行。为破解道路地下病害“隐蔽性强、排查难”的痛点,区综合执法局严格按照《成都市城市管理委员会关于印发<成都市城市道路空洞隐患全覆盖检测及治理工作方案>的通知》要求,组建专业团队,对太康西路、太升西街、五津南路、五津西路等12条重点道路开展“地毯式体检”,检测总面积达407165平方米,用科技手段精准捕捉地下安全隐患。

“科技+人工”双管齐下 让地下隐患“无所遁形”

传统巡查只能发现路面表层问题,地下的空洞、脱空必须靠专业设备“透视”。本次排查采用“地质雷达探测+人工溯源”的排查模式:三维雷达综合检测车沿道路行进,针对车辆无法正常通过的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则采用便携式二维探地雷达进行辅助检测,通过电磁波反射数据实时生成地下影像,精准定位空洞、脱空、疏松体的位置、深度与规模。

同时联动水务、燃气、电力等部门,调取地下管线图纸,现场核查管线运行状态,分析出主要隐患成因,为后续修复提供精准依据。

“分级处置+错峰施工” 高效消除安全隐患

“隐患不分大小,但处置必须分轻重缓急。”针对排查隐患,区综合执法局建立“风险分级、闭环处置”机制,优先对高风险点位启动修复,中低风险点位纳入动态监测。本次共排查隐患风险评估等级较高的点位62处(含1处空洞、35处脱空、26处疏松体)。

为减少对市民出行的影响,施工团队选择错峰作业:先用小型钻孔设备确认病害边界,再根据隐患类型注入特种灌浆材料,填充空隙的同时加固路基;施工期间,现场设置反光警示标识、临时隔离护栏,安排专人引导行人和车辆绕行,实现“修复不堵车、施工不扰民”。截至目前,62处较高风险点位已全部修复完毕。

“长效机制+源头预防” 筑牢道路安全“防护网”

“修复不是终点,持续守护才是关键。”区综合执法局以此次行动为契机,同步建立道路安全长效管理机制:一方面,对本次排查的12条道路建立“一道路一档案”,记录病害位置、修复方案、复检数据;另一方面安排专人开展路面常态化巡查,并运用便携式雷达设备对路基稳定性实施动态监测,从源头压减隐患滋生空间。

此次道路病害排查修复行动,既消除了现存安全隐患,更构建起“科技排查、精准修复、长效守护”的道路安全管理体系。下一步,区综合执法局将分阶段将此成熟模式推广至辖区其他城市道路,切实提升市民出行的安全感与畅通度。

(成都市新津区综合行政执法局)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程慧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