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送孩子上学,一到路口就得绕着坑走;现在路修得平平整整,下雨也不积水了,看着心里就踏实!”家住新津某老旧小区的王阿姨站在刚整治好的出入口道路上,难掩喜悦。
这份出行幸福感的提升,源于新津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刚刚交出的2025年民生答卷——历时数月完成的12个小区出入口道路提升整治工程,用“绣花功夫”破解居民“出行痛点”,将“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的温暖,实实在在地铺在了群众脚下。
一、精准“治痛点”:从坑洼路到舒心路
聚焦居民关切的路面破损、积水内涝、通行不畅问题,新津选取了12个典型小区,量身定制改造方案。
在设施病害治理中,施工团队化身道路医生,对每处坑槽、沉降井盖进行“CT式”排查,采用环保型沥青加铺工艺,修复破损路面、优化路面纹理。针对“雨天看海”问题,重新铺设透水砖排水沟,科学调整路面纵横坡度,让雨水顺着坡度走、顺着沟渠排,同步升级雨篦子为防堵塞设计,减少路面积水。累计铺设沥青混凝土1600余平方米,提升更换井盖42座、雨篦子2座。
五津北路141号 整治前
五津北路141号 整治后
五津北路197号 整治前
五津北路197号 整治后
瑞通路144号 整治前
瑞通路144号 整治后
华林街205号 整治前
华林街205号 整治后
二、连通“最后一米”:从断头路到连心桥
过去,许多小区出入口与周边人行道存在“高低差”“错台”,推婴儿车、坐轮椅的居民常被“卡”在路口。考虑到此出行需求,同步实施人行道微改造——修补破损地砖、调整路缘石高度、增设无障碍坡道,确保轮椅、婴儿车顺畅通行,真正实现“人车分流、各行其道”。
西顺河街287号 整治前
西顺河街287号 整治后
瑞新街21号 整治前
瑞新街21号 整治后
瑞新街46号 整治前
瑞新街46号 整治后
太中东街 整治前
太中东街 整治后
三、施工“有温度”:把打扰降到最低
为了减少施工对居民生活的影响,施工团队下足了“巧功夫”:科学规划施工时段,避开早晚出行高峰,采用高标准围挡封闭作业,将噪声、扬尘影响精准控制在最小作业面内;施工前工作人员通过线上问卷、线下交流等形式广泛收集居民意见,提前与各方做好对接协调,扎实做好安全防护举措,全面消除施工及周边区域安全隐患,切实为市民排忧解难。
瑞通路180号 整治前
瑞通路180号 整治后
太中东街114号 整治前
太中东街114号 整治后
武阳西路204号 整治前
武阳西路204号 整治后
五津西路与城西巷交叉口 整治前
五津西路与城西巷交叉口 整治后
“道路整治不是终点,而是‘幸福美好生活’的新起点。”区综合执法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工程不仅让12个小区的居民受益,更摸索出了一套“问题导向+群众参与”的改造模式。
下一步,全区将持续推进市政设施“微更新”,把“解决一个问题”拓展为“完善一类机制”,让更多市民在家门口收获“触手可及的幸福”。
(成都市新津区综合行政执法局)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