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技馆举办全国科普月"科学之夜"活动

当科学与艺术碰撞,当知识与创意交融,一场属于全民的科学盛宴在奥林匹克公园夜空下熠熠生辉。

中国科技馆举办全国科普月"科学之夜"活动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09-24 13:11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中国日报9月24日电(记者 李梦涵)当科学与艺术碰撞,当知识与创意交融,一场属于全民的科学盛宴在奥林匹克公园夜空下熠熠生辉。作为2025年全国科普月北京主场活动的重头戏,中国科技馆"科学之夜"大型科普活动于9月19日至21日成功举办。短短三天内,两万余名观众涌入科技馆,在沉浸式互动中感受科技魅力,在趣味体验中激发科学梦想。

科学与艺术共舞:一场跨界的科普盛宴

"科学之夜"大型活动内容和形式极其丰富,由十多个版块组成,包括"广场大舞台"科学表演展演活动,依托展厅展览开展的"皮皮的火星梦Ⅱ——星际破界计划"展厅互动剧本杀、"华夏之光——文明的烛火"游园剧和舞台剧、"深蓝色的密语"展厅互动导览剧、"海迹寻踪"海洋主题沉浸式解谜活动、"科学N次方"科学小推车教育活动、科学运动会等科普活动以及"筑梦星球—科学教育+"青少年实践活动展示、"科创筑基 科普惠民"创新成果展、"读科普"科普读书展等展览内容。比如,展厅互动导览剧"深蓝色的密语",通过声光电技术再现海洋奥秘,引得观众阵阵惊叹;沉浸式舞台剧"华夏之光——文明的烛火"以北宋"天关客星"记录与现代"拉索"宇宙线观测站为切入点,通过宋代水运仪象台与当代科学装置的时空呼应,构建古代天文学家与当代科研人员的跨时空对话。最受欢迎的当属展厅互动剧本杀"皮皮的火星梦Ⅱ——星际破界计划",科学乐园展厅化身为"超能训练场",小观众们化身"火星救援队",在互动剧本杀中与"失控AI"斗智斗勇。

创新成果惠民生:科技馆里的"未来实验室"

在"科创筑基 科普惠民"展区,观众们亲手操作最新科技成果转化的科普展品:通过VR设备"漫游"空间站、用脑机接口操控机械臂、体验3D打印月球基地模型……观众不论年老、年少,都在展品前流连忘返。这一展区集中展示了我国在人工智能、航空航天、新能源等领域科技创新的突破性进展。西大厅的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结构验证件成为"科学之夜"的"网红打卡点"。

全国科普力量大集结:科技馆人的"星光之夜"

"广场大舞台"板块面向全国科技馆开放征集优秀科学表演项目。全国20余家省市科技馆积极参与,百余名科技辅导员同台竞技,充分展现了近年来我国科技馆教育的创新发展与最新成果。比如,由北京科学中心精心打造的《南极磷虾求生记》,依托科技馆展品定制开发,将科学搭载到戏剧、木偶、魔术等艺术形式之中,充分体现了科学、文化、艺术的融合。

幕后故事:白加黑的不眠守护

从剧本杀的场景搭建到深夜彩排,从安保调度到后勤保障,多岗位工作人员团结协作,为科学之夜活动保驾护航。很多参演科技辅导员纷纷表示:"这是科学教育的创新示范,更是全国科技馆人的一次'智慧派对'。"这场"文商科旅体"跨界融合的科学文化盛宴,不仅是一次科普形式的创新突破,更展现了我国全民科学素质建设的生动实践。

【责任编辑:李朋辉】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
×